|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 第2章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由来与历史回顾 | 第17-27页 |
|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由来 | 第17-20页 |
| ·巴勒斯坦地理、民族和宗教的演化 | 第17-18页 |
| ·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与《贝尔福宣言》的发表 | 第18-19页 |
| ·联合国分治决议—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产生的直接因素 | 第19-20页 |
| ·巴勒斯坦建国历程 | 第20-24页 |
|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形成时期(1920年—1964年) | 第20-21页 |
| ·巴解组织的建立及武装建国阶段(1964年—1988年) | 第21-22页 |
| ·《奥斯陆协议》的签订与巴勒斯坦和平自治(1988年—2000年) | 第22-24页 |
| ·建国进程再陷低谷期(2000年—2007年) | 第24页 |
| ·当前巴勒斯坦现状与建国的紧迫性 | 第24-27页 |
| 第3章 巴勒斯坦建国面临的内部困境 | 第27-43页 |
|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政治体制建设上的困境 | 第27-30页 |
|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 第27-28页 |
| ·巴勒斯坦政治体制模式的内在矛盾 | 第28-29页 |
| ·政治体制建设上的困境 | 第29-30页 |
| ·巴勒斯坦内部派别纷争的困境 | 第30-33页 |
| ·法塔赫与哈马斯政治特点区别 | 第31-32页 |
| ·两者矛盾对巴勒斯坦建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巴解组织及其主导力量—法塔赫内部的危机 | 第33-36页 |
| ·腐败因素耗竭着巴解的政治合法性资源 | 第36-37页 |
| ·巴勒斯坦内部武装力量整合的困境 | 第37-39页 |
| ·被占领土的经济状况对建国目标的制约 | 第39-43页 |
| 第4章 巴勒斯坦建国面临的外部困境 | 第43-57页 |
| ·以色列“痛苦的让步”底线与巴勒斯坦的建国目标 | 第43-47页 |
| ·美国在巴勒斯坦建国上的政策及影响 | 第47-49页 |
| ·阿拉伯世界的立场与政策 | 第49-51页 |
| ·阿盟以巴勒斯坦事业为己任,立场积极 | 第49页 |
| ·约旦、埃及、沙特、叙利亚等地区大国普遍支持巴方建国 | 第49-50页 |
| ·阿盟及地区大国在巴方建国问题上的局限性 | 第50-51页 |
| ·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的积极立场与促进巴勒斯坦建国能力的局限 | 第51-54页 |
| ·联合国在道义上积极支持巴方建国,但作为有限 | 第51-52页 |
| ·欧盟从经济与道义上给予了巴方积极支持 | 第52-53页 |
| ·俄罗斯不断恢复其在中东影响力,积极支持巴方建国 | 第53-54页 |
| ·中国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 第54-57页 |
| 结束语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