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和创新之处 | 第10页 |
·研究方法综述 | 第10-11页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逻辑 | 第12-29页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基础与基本特征 | 第12-16页 |
·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形成的基础 | 第12-13页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 第15-16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与基本要求 | 第16-19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意义 | 第16-17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 第18-19页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 | 第19-23页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和谐内涵” | 第19-21页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政治优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统一性 | 第21-23页 |
·我国完善政党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以人为本理论 | 第23-25页 |
·人民主权理论 | 第25-27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反思 | 第29-47页 |
·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历程 | 第29-33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政党制度的初创所蕴含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 | 第29-30页 |
·建国初期我国政党制度的确立所包含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 第30页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文革期间我国政党制度的挫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曲折的启示 | 第30-32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所展现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32-33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共同选择 | 第33-37页 |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 | 第33-34页 |
·构建和谐社会是多党合作共事的新目标基础 | 第34-35页 |
·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目标 | 第35-36页 |
·构建和谐社会是促进和谐世界的新途径 | 第36-37页 |
·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 第37-47页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第37-39页 |
·和谐社会视域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9-47页 |
第4章 以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途径 | 第47-68页 |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 第47-57页 |
·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 第47-50页 |
·党内不和谐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构建党内和谐的路径选择 | 第51-55页 |
·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的基本思路 | 第55-57页 |
·以党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 第57-68页 |
·党际和谐的内涵及意义 | 第57-60页 |
·党际和谐的基础与原则 | 第60-64页 |
·加强党际和谐的基本途径 | 第64-66页 |
·以党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 第66-68页 |
结论及启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