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 第11-12页 |
|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特点 | 第12-14页 |
|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中的同步问题 | 第14-16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17-25页 |
| ·OFDM系统组成框图 | 第17-18页 |
| ·OFDM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 ·OFDM符号的形成 | 第20-22页 |
| ·本章小节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同步问题 | 第25-35页 |
| ·OFDM系统中的同步概述 | 第25-26页 |
| ·同步误差对OFDM系统的影响 | 第26-28页 |
| ·载波频率误差对系统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定时误差对系统的影响 | 第27-28页 |
| ·OFDM系统中已有的同步算法概述 | 第28-31页 |
| ·基于循环前缀(CP)的同步算法 | 第28-29页 |
| ·基于训练符号的同步算法 | 第29-31页 |
| ·基于子载波的导频 | 第31页 |
| ·同步的一般过程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基于循环前缀的同步算法研究 | 第35-55页 |
| ·基于循环前缀的最大似然估计 | 第35-47页 |
| ·ML方法描述 | 第35-41页 |
| ·基于单个符号的ML同步算法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 ·基于高斯信道的多种参数的ML算法仿真分析 | 第43-47页 |
| ·最大相关(MC)估计 | 第47-48页 |
| ·多个连续符号的ML估计 | 第48-50页 |
| ·ML算法、MC算法及多个符号ML算法的性能比较 | 第50-51页 |
| ·ML的改进算法 | 第51-54页 |
| ·ML的改进算法 | 第51-52页 |
| ·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基于训练符号的同步算法研究 | 第55-81页 |
| ·SCHMIDL算法 | 第55-61页 |
| ·Schmidl算法训练符号的结构 | 第55-56页 |
| ·Schmidl定时同步算法分析 | 第56-59页 |
| ·Schmidl频偏估计算法 | 第59-60页 |
| ·Schmidl频偏估计算法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 ·定时估计算法研究 | 第61-67页 |
| ·Minn算法 | 第61-63页 |
| ·Park算法 | 第63-66页 |
| ·Park定时算法的改进 | 第66-67页 |
| ·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 第67-69页 |
| ·MM算法 | 第67-69页 |
| ·Kim算法 | 第69页 |
| ·时频联合估计新算法 | 第69-76页 |
| ·训练符号的设计 | 第69-71页 |
| ·基于新训练符号的同步方法 | 第71-73页 |
| ·基于新训练符号的同步方法仿真分析 | 第73-76页 |
| ·基于训练符号的定时和频偏联合估计算法与传统的SC算法比较 | 第76-80页 |
| ·本章小节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