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扶养制度的一般原理 | 第10-14页 |
一、扶养的含义界定 | 第10-12页 |
(一) 学者们对扶养法律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二) 对不同观点的评析 | 第10-12页 |
二、扶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2-14页 |
(一) 扶养与监护 | 第12-13页 |
(二) 扶养与亲权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扶养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4-18页 |
一、哲学价值分析 | 第14页 |
(一) 扶养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 | 第14页 |
(二) 扶养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 | 第14页 |
二、伦理价值分析 | 第14-15页 |
(一) 扶养制度道德标准分析 | 第14-15页 |
(二) 扶养制度的伦理性 | 第15页 |
三、社会学分析 | 第15-16页 |
(一) 无力自存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 | 第16页 |
(二) 无力自存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破坏性 | 第16页 |
(三) 无力自存的社会调控 | 第16页 |
四、经济学分析 | 第16-18页 |
(一) 效用最大化理论 | 第17页 |
(二) 扶养的个人效用 | 第17页 |
(三) 扶养的家庭效用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扶养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5页 |
一、扶养的范围 | 第18-21页 |
(一) 各国立法上的扶养范围 | 第18-19页 |
(二) 我国现行立法上的扶养范围 | 第19页 |
(三) 我国扶养范围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二、扶养顺序 | 第21-22页 |
(一) 各国立法上的扶养顺序 | 第21-22页 |
(二) 我国立法精神上对扶养顺序的理念和立法上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三、扶养程度 | 第22-23页 |
(一) 国外立法例关于扶养程度的规定 | 第22页 |
(二) 我国关于扶养程度的规定 | 第22-23页 |
四、扶养方式 | 第23-25页 |
(一) 国外立法关于扶养方式的规定 | 第23页 |
(二) 我国《婚姻法》关于扶养方式的规定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我国扶养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立法完善 | 第25-30页 |
一、我国扶养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一)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 | 第25页 |
(二) 我国扶养制度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二、我国扶养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27-30页 |
(一) 统一赡养、抚养及扶养的表述 | 第27页 |
(二) 科学构建扶养制度的体系 | 第27-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注释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