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屠格涅夫的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 屠格涅夫的美学思想 | 第11-24页 |
(一) 自然之美 | 第11-14页 |
1、自然美的外在营构 | 第11-13页 |
2、自然美的丰富内涵 | 第13-14页 |
(二) 人道之美 | 第14-20页 |
1、人道主义是屠格涅夫作品的主线 | 第15-17页 |
2、屠格涅夫对不人道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 第17-18页 |
3、《处女地》——人道主义实践的文学写照 | 第18-20页 |
(三) 悲剧之美 | 第20-24页 |
1、悲剧性格的刻画 | 第20-23页 |
2、悲剧气氛的营造 | 第23-24页 |
二 屠格涅夫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 第24-35页 |
(一) 屠格涅夫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24-27页 |
1、先觉者的悲剧命运 | 第24-25页 |
2、愚昧与麻木的群众形象 | 第25-26页 |
3、孤独的多余人 | 第26-27页 |
(二) 屠格涅夫对巴金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27-31页 |
1、追求个性自由和社会解放 | 第28-29页 |
2、人物性格的塑造 | 第29-30页 |
3、自然景物描写的借鉴 | 第30-31页 |
(三) 屠格涅夫对郁达夫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31-35页 |
1、“多余人”形象 | 第32-33页 |
2、浓郁的抒情风格 | 第33-35页 |
三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 | 第35-40页 |
1、文学要有艺术的美 | 第35-37页 |
2、文学要有人道主义情怀 | 第37-38页 |
3、文学要有审美情感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