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原位反应技术 | 第11-15页 |
·自蔓延燃烧反应法(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SHS) | 第11-12页 |
·放热弥散法(Exothermic Dispersion,XD) | 第12页 |
·接触反应法(Contact Reaction,CR) | 第12-13页 |
·气液反应法(Vapor Liquid Synthesis,VLS) | 第13-14页 |
·粉末冶金法(Powder Metallurgy,PM) | 第14页 |
·高能束表面原位熔覆法(High-energy Beam Surface Cladding,HBSC) | 第14页 |
·机械合金化法(Mechanical Alloying,MA) | 第14-15页 |
·反应铸造法(Reaction Casting,RC) | 第15页 |
·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反应的热力学 | 第15-16页 |
·反应动力学 | 第16页 |
·反应机理 | 第16页 |
·原位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碳化物 | 第17-18页 |
·硼化物 | 第18-19页 |
·氮化物 | 第19页 |
·混合物 | 第19页 |
·铁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体系的选择 | 第22页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2-23页 |
·工艺流程 | 第23页 |
·测试方法 | 第23-27页 |
·差热扫描分析(DSC) | 第23-24页 |
·光学显微镜分析(OM) | 第24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4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4页 |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 第24-26页 |
·硬度测试 | 第26-27页 |
3 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 第27-45页 |
·反应体系热力学分析 | 第27-30页 |
·热力学计算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实验体系热力学计算及分析 | 第28-30页 |
·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30-45页 |
·反应活化能E的计算 | 第31-34页 |
·转变系数α的计算 | 第34-35页 |
·反应机理分析 | 第35-41页 |
·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外加剂的影响 | 第43-45页 |
4 原位铁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与磨损机制 | 第45-60页 |
·引言 | 第45-47页 |
·影响因素 | 第45-46页 |
·磨损机制 | 第46页 |
·实验方案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60页 |
·典型磨损过程的三个阶段 | 第47-48页 |
·纯Fe基体的磨损性能 | 第48-49页 |
·Ti-C-Fe体系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与磨损机制 | 第49-58页 |
·Al-Fe_2O_3-Fe体系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