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居住街区的内向性与外向性:上海—巴黎比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0-16页
   ·文献综述第10-12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第14-16页
第1章 相关概念诠释第16-22页
   ·城市肌理和居住肌理第16-18页
   ·街区第18-20页
   ·居住形态第20-22页
第2章 城市居住肌理的形成过程,上海-巴黎第22-39页
   ·引言第22-24页
   ·上海居住肌理的形成第24-31页
     ·里弄民居的出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第25-26页
     ·工人新村的建设(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第26-29页
     ·小区的繁荣(20世纪末至今)第29-31页
   ·巴黎居住肌理的形成第31-38页
     ·中世纪小城(12世纪至15世纪)第32-33页
     ·城市扩张和重整(16世纪至19世纪末)第33-36页
     ·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今天和未来(20世纪至今)第36-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上海与巴黎的街区形态比较第39-49页
   ·引言第39-40页
   ·上海老城厢和巴黎老城区第40-43页
   ·“里弄”和“奥斯曼肌理”第43-46页
   ·“工人新村”和“郊区大居住区”第46页
   ·“松江新城”和“EVRY新城”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居住街区的内向性和外向性第49-67页
   ·引言第49-50页
   ·尺度问题第50-53页
     ·内向式街区的封闭单位尺度问题第50-51页
     ·外向式街区的城市公共交通尺度问题第51-53页
   ·界限和连接第53-57页
   ·个案研究第57-66页
     ·内向式居住:弄堂与社区空间第57-60页
     ·外向式街区:巴黎Les Halles地区城市肌理研究第60-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内向型小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模式第67-78页
   ·引言第67-68页
   ·中国“小区”的居住形态第68-69页
   ·“小区”的内向性:现代城市的形式化体现,还是传统城市状态的必然结果?第69-73页
     ·内向性体现:小区的自治特质第69-70页
     ·中国“自治街区”的传统和“单位制”的聚居形态第70-72页
     ·“单位制”聚居形态的演变和在当代的表现形式第72-73页
   ·居民采访实录—在弄堂和小区之间第73-77页
     ·采访地区背景介绍第73-74页
     ·采访实录第74-76页
     ·对采访的总结和思考第76-77页
   ·小结:公共空间的隔绝和不一样的城市逻辑第77-78页
总结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图片索引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会环境健康性影响要素的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导则研究
下一篇:功能置换作为内城公共空间的拓展策略--以六个柏林庭院改造方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