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章节安排和结构框图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35页 |
·市民服务中心 | 第16-20页 |
·市民服务中心出现的背景 | 第16-17页 |
·市民服务中心的概念 | 第17-18页 |
·市民服务中心的分类 | 第18-20页 |
·市民服务中心的组织构架 | 第20页 |
·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的内涵和功能 | 第20-23页 |
·国内外已建立的市民服务体系和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的研究 | 第23-33页 |
·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 | 第24-28页 |
·英国政府门户网站 | 第28-29页 |
·上海市门户网站—中国上海 | 第29-31页 |
·我国河北省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 | 第31-33页 |
·本章小节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要技术支撑 | 第35-51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创建服务型政府 | 第35-37页 |
·电子政务理论 | 第37-39页 |
·政务流程再造 | 第39-41页 |
·政务流程再造 | 第39-40页 |
·发展电子政务要以政务流程再造为基础 | 第40-41页 |
·应用集成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应用集成 | 第41-42页 |
·Web Services | 第42-47页 |
·Web Services的定义和特征 | 第42-43页 |
·Web Services平台采用的主要技术 | 第43-46页 |
·Web Services的模型 | 第46-47页 |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 | 第47-50页 |
·数据仓库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 第47-48页 |
·数据挖掘技术 | 第48-49页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联系 | 第49-50页 |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我国市民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51-57页 |
·市民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51-53页 |
·市民服务中心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分析 | 第53-56页 |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第五章 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的总体结构 | 第57-68页 |
·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总体结构应包含的内容 | 第57页 |
·考虑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总体结构应把握的原则 | 第57-58页 |
·市民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 第58-63页 |
·市民获得服务途径研究 | 第63-64页 |
·市民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的总体结构 | 第64-67页 |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市民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之子平台分析 | 第68-90页 |
·数据交换与应用集成子平台研究 | 第68-81页 |
·数据交换客户端 | 第71-73页 |
·数据交换中心 | 第73-79页 |
·工作流整合和应用集成 | 第79-81页 |
·数据中心研究 | 第81-89页 |
·数据中心的结构研究 | 第81-84页 |
·数据存储和管理研究 | 第84-89页 |
·本章小节 | 第89-90页 |
第七章 案例分析 | 第90-100页 |
·上海市松江区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 第90-92页 |
·上海市松江区市民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过程和结构 | 第92-97页 |
·市民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过程 | 第92页 |
·市民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的结构 | 第92-97页 |
·上海市松江区市民服务中心的部分成果 | 第97-10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0页 |
·论文的不足和展望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