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 第13-24页 |
·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金属复合氧化物及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26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金属复合氧化物及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7页 |
·催化剂的BET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 第26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6-27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 | 第27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7页 |
·TG-DTA 分析 | 第27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27-28页 |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固相反应法制备Ni-Mo 复合氧化物及表征 | 第30-38页 |
·前言 | 第30页 |
·碱式碳酸镍分解制备介孔NiO | 第30-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四钼酸铵分解制备介孔MoO_3 | 第33-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固相反应法制备Ni-Mo 复合氧化物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浆态反应法制备Ni-Mo 复合氧化物及催化剂的加氢性能评价 | 第38-66页 |
·前言 | 第38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合成方法的研究 | 第38-40页 |
·浆态反应法制备的Ni-Mo 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表征 | 第40-45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的结构 | 第40-42页 |
·处理温度对Ni-Mo 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影响 | 第42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的TG-DTA 表征 | 第42-43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的BET 表征 | 第43-45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合成条件的考察 | 第45-49页 |
·合成比例的对比 | 第45-46页 |
·合成温度的对比 | 第46-47页 |
·合成时间的对比 | 第47-49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合成中扩孔剂的选择 | 第49-51页 |
·Ni-Mo 硫化物及硫化态非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及表征 | 第51-56页 |
·不同非负载型Ni-Mo 催化剂的制备与加氢性能评价 | 第56-65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金属比例的影响 | 第59-60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合成时间的影响 | 第60-61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非负载型催化剂与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对比 | 第62-63页 |
·Ni-Mo 复合氧化物扩孔剂的影响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浆态反应法制备Ni-Mo-W 复合氧化物及其表征 | 第66-78页 |
·前言 | 第66页 |
·浆态反应法制备Ni-Mo-W 复合氧化物 | 第66-69页 |
·Ni-Mo-W 复合氧化物XRD 表征 | 第66-67页 |
·Ni-Mo-W 复合氧化物BET 分析 | 第67-68页 |
·Ni-Mo-W 复合氧化物合成时间的考察 | 第68-69页 |
·Ni-Mo-W 硫化物及硫化态非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及表征 | 第69-77页 |
·Ni-Mo-W 硫化物及硫化态催化剂的XRD 及HRTEM 表征 | 第69-75页 |
·Ni-Mo-W 硫化态非负载型催化剂与负载型催化剂的对比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浆态反应法制备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78-88页 |
·前言 | 第78页 |
·实验部分 | 第78-80页 |
·催化剂的预硫化和柴油加氢反应 | 第78页 |
·分析方法 | 第78-79页 |
·催化柴油中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 第79-80页 |
·不同非负载型催化剂的柴油加氢性能评价 | 第80-87页 |
·Ni-Mo 两组分催化剂的加氢性能评价 | 第80-83页 |
·非负载型催化剂的成型技术研究 | 第83-85页 |
·不同催化剂柴油加氢性能对比 | 第85-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