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 再生稻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再生稻头季后期植株性状对再生稻的影响 | 第10-12页 |
·头季后期光合产物的分配 | 第11页 |
·头季后期植株农艺性状对再生季的影响 | 第11-12页 |
·不同节位腋芽再生力 | 第12页 |
·再生稻腋芽生长发育特性 | 第12-14页 |
·不同节位腋芽分化和生长 | 第12页 |
·母体有机营养与再生芽萌发 | 第12-13页 |
·再生芽萌发的调控 | 第13-14页 |
·再生稻产量 | 第14-15页 |
·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 第14页 |
·不同节位再生稻的产量潜力 | 第14-15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 试验设计方案 | 第16页 |
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16-18页 |
·生育期 | 第16-17页 |
·叶面积 | 第17页 |
·腋芽萌发动态 | 第17页 |
·SPAD值测定 | 第17页 |
·光合作用 | 第17页 |
·可溶性糖和淀粉以及总氮测定 | 第17页 |
·~(14)C同位素含量的测定 | 第17-18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 | 第18页 |
4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37页 |
1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 | 第19-21页 |
·头季稻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第19页 |
·再生季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第19-20页 |
·头季和再生季各处理产量表现 | 第20-21页 |
2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生育特性 | 第21-25页 |
·头季稻和再生季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生育期 | 第21-22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植株农艺性状 | 第22-23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低节位再生稻生长动态 | 第23-25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低节位再生稻苗数变化 | 第23-24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低节位再生稻苗长变化动态 | 第24-25页 |
3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低节位再生稻再生特性 | 第25-28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不同节位再生苗最大再生率和成穗率 | 第25-26页 |
·头季稻后期叶面积指数与再生率的相关性 | 第26页 |
·头季后期净光合速率与再生率的关系 | 第26-27页 |
·头季和再生季叶面积指数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 第27页 |
·头季和再生季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比较 | 第27-28页 |
4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的营养生理特性 | 第28-37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 第28-29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头季稻桩干物质变化 | 第28-29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 第29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N素营养特点 | 第29-33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低节位再生稻剑叶SPAD值变化 | 第29-31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株的含氮率 | 第31-33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C素营养特征 | 第33-37页 |
·不同母体营养条件下再生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有率 | 第33-35页 |
·头季和再生季齐穗期剑叶光合产物的分配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37-41页 |
1 合理安排生育期以及留桩高度 | 第37-38页 |
2 母体营养条件对低节位再生稻的影响 | 第38-39页 |
3 再生稻研究的深入 | 第39页 |
4 低节位再生稻的应用前景探讨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