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施工阶段模型试验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悬索桥的发展概况 | 第8-14页 |
| ·国外悬索桥的发展 | 第8-12页 |
| ·国内悬索桥的发展 | 第12-14页 |
| ·模型试验的目的 | 第14-19页 |
| ·悬索桥计算理论 | 第14-19页 |
| ·悬索桥试验的必要性 | 第19页 |
| ·模型试验的内容 | 第19-20页 |
| 2 模型试验理论 | 第20-27页 |
| ·量纲分析 | 第20-21页 |
| ·相似理论 | 第21-25页 |
| ·相似定理 | 第22-23页 |
| ·相似要求 | 第23-25页 |
| ·模型的尺寸效应 | 第25-27页 |
| ·影响尺寸效应的因素 | 第25页 |
| ·尺寸效应的理论研究 | 第25-27页 |
| 3 模型的设计 | 第27-35页 |
| ·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 ·模型结构设计 | 第28-35页 |
| ·主梁 | 第29-31页 |
| ·主塔 | 第31-33页 |
| ·主缆、吊杆 | 第33页 |
| ·锚碇 | 第33-35页 |
| 4 施工阶段模型试验研究 | 第35-58页 |
| ·悬索桥施工监控的特点与意义 | 第35-36页 |
| ·悬索桥施工控制理论 | 第36-37页 |
| ·正装分析法 | 第36页 |
| ·倒拆分析法 | 第36页 |
| ·无应力状态分析法 | 第36-37页 |
| ·主缆线形计算及控制 | 第37-46页 |
| ·主缆线形计算 | 第37-42页 |
| ·吊杆力及吊杆无应力长度计算 | 第42-44页 |
| ·主索鞍预偏量、散索鞍预转量的计算 | 第44-46页 |
| ·加劲梁吊装阶段模型计算 | 第46-56页 |
| ·加劲梁架设方法 | 第46-48页 |
| ·吊装分段划分 | 第48页 |
| ·吊装方案的对比和选取 | 第48-56页 |
| ·加劲梁的合龙 | 第56-58页 |
| ·合龙段特点分析 | 第56-57页 |
| ·合龙段偏差分析 | 第57页 |
| ·合龙段偏差处理方法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