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乡村空间的拓展--河西地区乡村实验住宅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公共艺术及在中国的发展 | 第9-12页 |
·艺术史的背景及概念描述 | 第9-10页 |
·公共性的辨析 | 第10页 |
·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公共艺术与乡村 | 第12-17页 |
·本为乡村──乡村的意义 | 第12-14页 |
·农村 | 第12-13页 |
·眺望 | 第13页 |
·本源 | 第13-14页 |
·失落的空间 | 第14-17页 |
·城市化与乡村 | 第14-15页 |
·乡村的失落 | 第15-16页 |
·集体的失落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乡村空间的拓展 | 第17-21页 |
·丽江工作室的启示 | 第17-18页 |
·壁画项目介绍 | 第18页 |
·参与、互动的方法论意识 | 第18-19页 |
·公共艺术的社会角色定位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河西地区乡村住宅调查 | 第21-27页 |
·乡村实验住宅理论及实践 | 第21-22页 |
·河西地区百科概述 | 第22-24页 |
·地质地貌与水系 | 第22-23页 |
·气候 | 第23页 |
·土壤 | 第23页 |
·农业 | 第23-24页 |
·河西地区乡村住宅调查 | 第24页 |
·调查问卷和部分访谈的分析 | 第24-25页 |
·河西地区住宅传统材料和技术 | 第25-27页 |
第五章 河西地区乡村实验住宅设计方案 | 第27-30页 |
·实验性的阐释 | 第27-28页 |
·河西乡村实验住宅方案 | 第28-30页 |
·方案1──L宅 | 第28页 |
·方案2──对宅 | 第28页 |
·方案3──棚屋 | 第28页 |
·方案4──窑宅 | 第28-29页 |
·方案5──方房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附图说明 | 第31-32页 |
论文附图 | 第32-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