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形成方式与创新途径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引言 | 第14-17页 |
| ·建筑方案设计中结构方案的形成 | 第17-21页 |
| ·结构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21-22页 |
| ·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演变趋势 | 第22-25页 |
| ·国内外已有的结构体系形成方法 | 第25-26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分类方法 | 第28-37页 |
| ·按材料不同的分类 | 第28-30页 |
| ·按抗侧力形式的不同分类 | 第30-33页 |
| ·按功能不同分类 | 第33-35页 |
| ·按楼层载重汇集的不同系统分类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高层结构体系的形成方式与创新途径 | 第37-55页 |
| ·高层结构基本构件的分类 | 第38-45页 |
| ·梁 | 第39-40页 |
| ·刚臂 | 第40-41页 |
| ·柱 | 第41-42页 |
| ·板 | 第42-43页 |
| ·剪力墙与剪力墙板 | 第43-44页 |
| ·支撑 | 第44-45页 |
| ·高层结构的基本抗侧力形式 | 第45-46页 |
| ·高层结构型式的构思与形成 | 第46-53页 |
| ·基本抗侧力形式独立构成和相互组合 | 第46-47页 |
| ·结构体系间的相互组合 | 第47-48页 |
| ·基于高层结构体系的基本构件的增添 | 第48-49页 |
| ·基于高层结构体系的基本构件的变换 | 第49-53页 |
| ·高层结构体系的创新途径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性能探讨 | 第55-70页 |
| ·基本抗侧力形式独立构成和相互组合的结构 | 第55-59页 |
| ·结构体系间相互组合的结构 | 第59-61页 |
| ·上下组合式结构 | 第59-60页 |
| ·内外组合式结构 | 第60-61页 |
| ·基于高层结构体系基本构件增添的结构 | 第61-63页 |
| ·基于高层结构体系基本构件变换的结构 | 第63-68页 |
| ·采用材料不同构件的结构 | 第63-65页 |
| ·采用形式不同构件的结构 | 第65-66页 |
| ·采用布置不同构件的结构 | 第66-67页 |
| ·采用连接方式不同构件的结构 | 第67-68页 |
| ·关于性能指标的探讨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形成工具箱 | 第70-89页 |
| ·结构工具箱综述 | 第70-75页 |
| ·算例 | 第75-79页 |
| ·框架结构算例 | 第75-76页 |
| ·框架-剪力墙结构算例 | 第76-77页 |
| ·剪力墙结构算例 | 第77-78页 |
| ·框架-核心筒结构算例 | 第78-79页 |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79-88页 |
| ·欢迎界面 | 第79页 |
| ·结构初定 | 第79-80页 |
| ·参数设置 | 第80-82页 |
| ·轴线绘制 | 第82-83页 |
| ·构件布置 | 第83-84页 |
| ·构件尺寸 | 第84-85页 |
| ·结构分析 | 第85-87页 |
| ·工程信息 | 第87-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结论 | 第89-90页 |
| ·展望 | 第90-91页 |
| 附表1 高层建筑结构基本构件参考 | 第91-102页 |
| 附表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类型参考 | 第102-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