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35页 |
·渗滤液的产生、危害及存在问题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渗滤液的产生及组成 | 第14-15页 |
·渗滤液的危害及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微生物强化与生物膜技术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可行性分析与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创新点和关键问题 | 第33-3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33页 |
·关键问题 | 第33-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水样来源及水质 | 第35页 |
·HBH-II 菌 | 第35页 |
·MCMP 菌 | 第35-36页 |
·EM 菌 | 第36页 |
·填料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分析项目所需仪器 | 第37-38页 |
·微生物菌剂活化方法 | 第38页 |
·微生物菌剂灭菌方法 | 第38-39页 |
3 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条件优化 | 第39-79页 |
·投加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49页 |
·不同反应时间下三种投加方式的处理效果 | 第39-42页 |
·不同曝气时间下三种投加方式的处理效果 | 第42-44页 |
·不同接种量下三种投加方式的处理效果 | 第44-46页 |
·不同pH 下三种投加方式的处理效果 | 第46-49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9-61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9-51页 |
·曝气时间的影响 | 第51-55页 |
·接种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pH 的影响 | 第57-61页 |
·正交实验 | 第61-77页 |
·HBH-Ⅱ正交设计及试验分析 | 第61-66页 |
·MCMP 正交设计及试验分析 | 第66-71页 |
·EM 正交设计及试验分析 | 第71-75页 |
·处理效果的验证实验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4 复合微生物技术与生物膜法处理渗滤液 | 第79-89页 |
·HBH-Ⅱ生物膜法处理渗滤液 | 第79-82页 |
·试验方法 | 第79-80页 |
·挂膜处理效果 | 第80-81页 |
·运行期处理效果 | 第81-82页 |
·MCMP 生物膜法处理渗滤液 | 第82-84页 |
·试验方法 | 第82页 |
·挂膜处理效果 | 第82-83页 |
·运行期处理效果 | 第83-84页 |
·EM 生物膜法处理渗滤液 | 第84-87页 |
·试验方法 | 第84-85页 |
·挂膜处理效果 | 第85-86页 |
·运行期处理效果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5 药剂法后续处理垃圾渗滤液 | 第89-113页 |
·FENTON 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 第89-95页 |
·试验方法 | 第89-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5页 |
·水化氧化处理渗滤液 | 第95-99页 |
·试验方法 | 第95-96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96-99页 |
·黏土石灰法处理渗滤液 | 第99-103页 |
·试验方法 | 第10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3页 |
·三种物化法的对比 | 第103-104页 |
·FENTON+EM 生化法处理渗滤液 | 第104-111页 |
·试验方法 | 第104-107页 |
·生物挂膜处理渗滤液 | 第107-109页 |
·运行期处理效果 | 第109-110页 |
·Fenton+EM 生化与EM 生化+Fenton 处理效果对比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6 EM 菌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微生物生态学机理分析 | 第113-12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3-115页 |
·样品采集与来源 | 第113-1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14-11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5-125页 |
·细菌 16S rDNA V3 区的 PCR 扩增 | 第115-116页 |
·DGGE 图谱相似性Cs 值分析 | 第116-117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 第117-120页 |
·同源性分析 | 第120-123页 |
·优势条带序列系统发育树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26-131页 |
·结论 | 第126-129页 |
·建议 | 第129-130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4页 |
附录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