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植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酚类 | 第16-20页 |
1.2.2 糖基转移酶 | 第20-22页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两个品种沙棘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25-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2.1.1 沙棘果实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试验试剂、仪器 | 第26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6-3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2.2.1 待测物标准方程建立 | 第32-33页 |
2.2.2 两个品种沙棘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中总酚、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差异 | 第33-35页 |
2.2.3 沙棘果实总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原花青素、单宁含量的相关性关系 | 第35-36页 |
2.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两个品种沙棘果实酚类物质的UPLC-MS鉴定 | 第37-5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3.1.1 沙棘果实试验样品 | 第37页 |
3.1.2 试验试剂 | 第37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3.1.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52页 |
3.2.1 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 | 第38-40页 |
3.2.2 样本质控分析 | 第40-42页 |
3.2.3 沙棘不同发育阶段两个品种果实的代谢组PLS-DA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 第42-52页 |
3.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两个品种沙棘果实的转录组分析 | 第53-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4.1.1 沙棘果实试验样品 | 第53页 |
4.1.2 转录组测序 | 第53-54页 |
4.1.3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与筛选 | 第54页 |
4.1.4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 第54页 |
4.1.5 序列比对 | 第54-55页 |
4.1.6 表达量分析及差异基因挑选 | 第55页 |
4.1.7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及基因功能分析 | 第55-5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6页 |
4.2.1 沙棘果实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 第56-59页 |
4.2.2 样品间相关性检查结果 | 第59-60页 |
4.2.3 差异基因挑选结果 | 第60-61页 |
4.2.4 共表达分析(WGCNA)结果 | 第61-62页 |
4.2.5 GO及 KEGG通路分析结果 | 第62-65页 |
4.2.6 qRT-PCR定量验证结果 | 第65-66页 |
4.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表达 | 第67-8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7-75页 |
5.1.1 试验样品 | 第67页 |
5.1.2 序列分析 | 第67-68页 |
5.1.3 基因克隆 | 第68-72页 |
5.1.4 载体构建 | 第72页 |
5.1.5 转化 | 第72页 |
5.1.6 蛋白诱导表达 | 第72-73页 |
5.1.7 蛋白纯化 | 第73页 |
5.1.8 蛋白评估 | 第73-7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1页 |
5.2.1 序列分析 | 第75-77页 |
5.2.2 基因克隆与载体连接 | 第77页 |
5.2.3 蛋白表达与纯化 | 第77-79页 |
5.2.4 蛋白评估结果 | 第79-81页 |
5.3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7页 |
6.1 讨论 | 第82-85页 |
6.2 主要结论 | 第85页 |
6.3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9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