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外科论文--现代医学外科疾病论文

奚氏糖尿病足坏疽分型临床应用评价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2页
第二章 、资料采集与研究方法第12-19页
    2.1 诊断标准第12-14页
        2.1.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2017年版)第12页
        2.1.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诊断标准(1995年版)第12页
        2.1.3 奚氏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湿热瘀阻证)诊断标准第12-13页
        2.1.4 奚氏糖尿病足坏疽脱疽型(痰湿瘀阻证)诊断标准第13-14页
    2.2 纳入标准第14页
    2.3 排除标准第14页
    2.4 病例来源第14页
    2.5 病例分组第14页
    2.6 仪器设备第14页
    2.7 观察方法第14-17页
        2.7.1 踝肱指数ABI第15页
        2.7.2 肥胖指标第15页
        2.7.3 烟酒史及慢性病史第15页
        2.7.4 Wagner分级第15页
        2.7.5 奚氏分级第15-16页
        2.7.6 Toronto评分第16页
        2.7.7 NDS神经缺陷评分第16-17页
        2.7.8 NRS疼痛评分第17页
    2.8 观察指标第17页
        2.8.1 临床资料第17页
        2.8.2 实验室资料第17页
        2.8.3 影像学、B超及其他检查第17页
    2.9 统计学方法第17-19页
第三章 、统计结果第19-31页
    3.1 一般情况及病史的比较第19-20页
        3.1.1 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的比较结果第19页
        3.1.2 发病诱因的比较结果第19-20页
        3.1.3 既往吸烟史、饮酒史的比较结果第20页
        3.1.4 既往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梗史的比较结果第20页
    3.2 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比较第20-22页
        3.2.1 BMI、腰臀比、体温的比较结果第20-21页
        3.2.2 皮温差、周径差、腓肠肌压痛的比较结果第21-22页
        3.2.3 舌、脉的比较结果第22页
    3.3 两组患者溃疡分级及神经病变评分上的比较第22-24页
        3.3.1 Wagner、奚氏分级的比较结果第22-23页
        3.3.2 Toronto评分、NDS评分、疼痛评分的比较结果第23-24页
    3.4 两组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血糖、肝肾功能、尿常规、微生物培养的比较第24-28页
        3.4.1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的比较结果第24-25页
        3.4.2 血沉、降钙素原、白介素-6的比较结果第25页
        3.4.3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的比较结果第25-26页
        3.4.4 血红蛋白、白蛋白的比较结果第26页
        3.4.5 D-二聚体、BNP、肌酐、尿酸的比较结果第26页
        3.4.6 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比较结果第26-27页
        3.4.7 尿酮体、尿糖、尿蛋白的比较结果第27-28页
        3.4.8 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的比较结果第28页
    3.5 两组患者在超声、影像学上的比较第28-31页
        3.5.1 颈动脉B超、下肢动脉B超的比较结果第28-29页
        3.5.2 脂肪肝、骨髓炎的比较结果第29页
        3.5.3 ABI、腘动脉血流速度的比较结果第29-31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31-43页
    4.1 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及病史的比较第31-33页
        4.1.1 性别、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比较第31页
        4.1.2 发病诱因的比较第31-32页
        4.1.3 既往吸烟史、饮酒史的比较第32-33页
        4.1.4 既往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梗史的比较第33页
    4.2 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比较第33-34页
        4.2.1 两组患者在BMI、腰臀比的比较第33-34页
        4.2.2 两组患者在体温、皮温差、周径差、腓肠肌压痛的比较第34页
        4.2.3 两组患者在舌、脉的比较第34页
    4.3 两组患者溃疡分级及神经病变评分上的比较第34-35页
        4.3.1 两组患者Wagner分级与奚氏分级上的比较第34-35页
        4.3.2 两组患者Toronto评分、NDS神经缺陷评分、NRS疼痛评分的比较第35页
    4.4 两组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血糖、肝肾功能、尿常规、微生物培养的比较第35-39页
        4.4.1 两组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的比较第35-36页
        4.4.2 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的比较第36-37页
        4.4.3 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白蛋白的比较第37页
        4.4.4 两组患者在D-二聚体、尿酸的比较第37-38页
        4.4.5 两组患者在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上的比较第38页
        4.4.6 两组患者在尿酮体、尿糖、尿蛋白等尿常规指标上的比较第38-39页
        4.4.7 两组患者在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的比较第39页
    4.5 两组患者在超声、影像学的比较第39-41页
        4.5.1 两组患者在颈动脉B超、下肢动脉B超、腘动脉血流速度、ABI的比较第39-40页
        4.5.2 两组患者在脂肪肝、骨髓炎的比较第40-41页
    4.6 奚九一教授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与诊治第41-43页
第五章 、结论第43-44页
第六章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1 文献综述 糖尿病足分级分型研究进展第50-58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2 临床信息采集表第58-70页
附录3 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酸一铵制备聚磷酸铵新工艺开发
下一篇:两个沙棘品种果实抗氧化物质积累差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