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 ·苯酚的性质 | 第11页 |
| ·苯酚的用途 | 第11-12页 |
| ·世界苯酚供需情况 | 第12-14页 |
| ·我国苯酚供需概况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的苯酚工业生产现状 | 第16-20页 |
| ·直接催化氧化苯合成苯酚 | 第20-29页 |
| ·含铁催化剂直接氧化法 | 第21-25页 |
| ·含铁催化剂光催化氧化法 | 第25-28页 |
| ·含铁催化剂模拟生化法 | 第28页 |
| ·含铁催化剂催化氧化苯合成苯酚的方法综合评价 | 第28-29页 |
| ·论文的选题与构想 | 第29-32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 ·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 ·实验过程 | 第35-37页 |
| ·载体为γ-氧化铝的催化剂的制备 | 第35-36页 |
| ·载体为γ-氧化铝的催化反应 | 第36页 |
| ·载体为薄层层析硅胶(G60型)的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页 |
| ·载体为薄层层析硅胶(G60型)的催化反应 | 第36-37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67页 |
| ·表征结果 | 第37-42页 |
| ·载体为γ-氧化铝的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37-39页 |
| ·载体为薄层层析硅胶(G60型)的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39-42页 |
| ·载体为γ-氧化铝的催化剂的合成 | 第42-48页 |
| ·载体种类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载体氧化铝用量的影响 | 第44页 |
| ·催化剂负载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Fe(Ⅲ)与ssal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硝酸体积用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硝酸浓度的影响 | 第47页 |
| ·负载时间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页 |
| ·载体为γ-氧化铝的催化反应性能研究 | 第48-54页 |
| ·光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H_2O_2与苯化学剂量比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溶剂种类的影响 | 第50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反应pH的影响 | 第52页 |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页 |
| ·载体为薄层层析硅胶(G60型)的催化剂的合成 | 第54-59页 |
|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 第54-55页 |
| ·载体用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催化剂负载量的影响 | 第56页 |
| ·Fe(Ⅲ)与ssal化学剂量比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硝酸体积用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负载时间的影响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载体为薄层层析硅胶(G60型)的催化反应性能研究 | 第59-65页 |
| ·光照的影响 | 第59页 |
| ·H_2O_2与苯化学剂量比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溶剂种类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溶剂用量的影响 | 第61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页 |
| ·催化作用机理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