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低强度皮层电刺激对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一 英文缩略词汇第1-7页
二 中文摘要第7-11页
三 英文摘要第11-17页
四 第一部分:MCAO模型中两种不同类型脑梗死的行为学表现第17-39页
 1 引言第17-19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9-27页
   ·实验动物第19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19页
   ·实验方法第19-26页
   ·统计学分析第26-27页
 3 实验结果第27-31页
   ·体重变化第27-28页
   ·行为学测试第28-31页
 4 讨论第31-34页
 5 结论第34-35页
 6 参考文献第35-39页
五 第二部分:低强度皮层电刺激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第39-72页
 1 引言第39-42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2-51页
   ·实验材料第42-44页
   ·方法第44-51页
 3 实验结果第51-59页
   ·体重变化第51-52页
   ·行为学测试第52-55页
   ·免疫组化第55-59页
 4 讨论第59-65页
   ·皮层电刺激的发展第59-60页
   ·影响皮层电刺激疗效的因素第60页
   ·本实验的创新性第60-62页
   ·体重变化第62页
   ·行为学评价第62-63页
   ·免疫组织化学评价第63-64页
   ·尚需改进的问题第64-65页
 5 结论第65-66页
 6 参考文献第66-72页
六 综述:脑刺激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应用第72-95页
 1 引言第72页
 2 脑卒中治疗现状第72-73页
 3 脑刺激促进脑卒中后康复的理论依据第73-75页
 4 不同方式的脑刺激第75-77页
   ·非损伤性脑刺激第75-76页
   ·损伤性皮层电刺激第76-77页
 5 脑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第77-80页
   ·运动功能缺陷第77-80页
   ·其他功能缺陷的治疗第80页
 6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80-84页
   ·作用机制第80-81页
   ·刺激位置的选择第81-83页
   ·刺激参数第83页
   ·刺激面积第83-84页
   ·刺激时间第84页
 7 总结第84-85页
 8 参考文献第85-95页
七 后记第95-96页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细胞中miR-16-1靶标的系统性鉴定及对CCNE1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研究
下一篇:发育液晶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研究以及肝脏液晶相关蛋白转基因小鼠的表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