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

我国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状况及发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页
   ·研究对象界定第8页
   ·研究方法第8-9页
     ·文献资料法第8页
     ·比较研究法第8页
     ·数理统计法第8-9页
第1章 物理教学论学科概述第9-15页
   ·我国物理教学论的发展沿革第9-11页
   ·物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第11-13页
     ·物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第11-12页
     ·物理教学论的学科定位第12-13页
   ·物理教学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13-15页
     ·物理教学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第13-14页
     ·物理教学论与物理学的关系第14-15页
第2章 我国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第15-44页
   ·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科目统计第15-18页
     ·初试科目第15页
     ·复试科目第15-18页
   ·学位授予点分布第18-23页
   ·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第23-27页
     ·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表述示例第23-26页
     ·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剖析第26-27页
   ·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第27-29页
   ·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分析第29-44页
     ·课程设置现状第30-35页
     ·课程设置综合分析第35-44页
       ·取得的成就第35-37页
       ·不同学校课程设置比较第37-44页
第3章 国外物理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概观第44-57页
   ·物理教育专业设置概况第44-46页
   ·入学资格第46-47页
   ·培养目标第47-48页
   ·课程设置第48-57页
     ·国外物理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概况第48-53页
     ·课程设置综合分析第53-57页
       ·课程设置结构比较第53-54页
       ·课程门类配置第54-57页
第4章 我国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第57-61页
   ·进一步明确物理教学论的立足点第57页
   ·完善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第57-59页
   ·合理配置物理类与教育类课程比例第59页
   ·加强信息检索与科研成果表达课程第59-60页
   ·逐步形成健全的机制允许跨系、跨专业听课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注释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中的栅网阴影效应的离子动力学PIC模拟
下一篇:PP和PH散射关联在多重散射关联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