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层介质膜提高SPP效应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表面等离子体起源 | 第11页 |
| ·表面等离子体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加工工艺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SPPs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4-28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 ·表面等离子体激发方式 | 第17-20页 |
|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 第20-21页 |
| ·透射增强效应 | 第20页 |
| ·聚焦效应 | 第20-21页 |
| ·共振增强效应 | 第21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应用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Maxwell方程的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24-25页 |
| ·FDTD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基于SPPs的聚焦结构分析 | 第28-33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基于SPPs的金属光栅理论及模型 | 第28-32页 |
| ·单狭缝金属光栅模型 | 第28-30页 |
| ·半球形金属光栅模型 | 第30页 |
| ·多狭缝金属光栅模型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多层膜光栅的表面等离子体聚焦效应分析 | 第33-46页 |
| ·多层金属-介质膜的表面等离子体特性 | 第33-34页 |
| ·多层金属-介质膜光栅 | 第34-37页 |
| ·多层金属-介质膜光栅结构模型 | 第35-36页 |
| ·金属-介质多层膜光栅理论分析 | 第36-37页 |
| ·仿真与分析 | 第37-44页 |
| ·多层膜光栅的F-P腔效应 | 第37-38页 |
| ·凹槽个数和介质层厚度对聚焦特性的影响 | 第38-41页 |
| ·多层膜光栅与金属光栅对比 | 第41-42页 |
| ·介质材料对聚焦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介质膜层数对聚焦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