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矿物复配PAC混凝去除给水中腐殖酸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前言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文献综述第13-26页
     ·腐殖酸简介第13-16页
     ·腐殖酸的危害第16-18页
     ·混凝及絮凝剂概述第18-20页
     ·聚合氯化铝性能研究第20-23页
     ·粘土矿物改性第23-26页
   ·研究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单加聚合氯化铝混凝去除腐殖酸条件初探第27-41页
   ·实验与分析方法第27-32页
     ·实验目的第27页
     ·实验仪器第27-28页
     ·实验药剂第28页
     ·实验方法第28-29页
     ·检测参数和测定方法第29-32页
   ·混凝去除腐殖酸工艺条件探索第32-36页
     ·水力学条件对腐殖酸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沉淀时间对腐殖酸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3-34页
     ·PAC 投加量对腐殖酸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PAC 投加量对水中残余铝浓度的影响第35-36页
   ·PAC 混凝去除腐殖酸作用机理第36-39页
     ·铝盐腐殖酸絮凝机理第36-38页
     ·不同pH 值对腐殖酸去处效果影响第38-39页
     ·不同浓度腐殖酸的去除机理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矿物复配聚合氯化铝去除腐殖酸研究第41-47页
   ·实验与分析方法第41-43页
     ·实验目的第41页
     ·实验仪器第41-42页
     ·实验药剂第42页
     ·实验方法第42-43页
   ·矿物质复配PAC 去除腐殖酸条件探索第43-46页
     ·矿物质筛选第43-45页
     ·矿物质与PAC 复配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矿物复配对于水中残余铝浓度影响研究第47-55页
   ·实验与分析方法第47-50页
     ·实验目的第47页
     ·实验仪器第47-48页
     ·实验药剂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50页
   ·层析柱分离测定胶体态铝的研究第50-51页
   ·残余铝形态分布分析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粘土矿物改性研究第55-71页
   ·实验与分析方法第55-56页
     ·实验目的第55页
     ·实验仪器第55-56页
     ·实验药剂第56页
     ·实验方法第56页
   ·凹凸棒土改性方案第56-68页
     ·凹凸棒热改性第56-64页
       ·正交实验第56-63页
       ·热改性机理第63页
       ·确定最佳改性目数第63-64页
     ·凹凸棒酸改性第64-67页
       ·酸改性过程及数据分析第64-66页
       ·酸改性机理研究第66-67页
       ·确定硝酸最佳改性时间第67页
     ·酸—热联合改性第67-68页
     ·提纯凹凸棒改性第68页
   ·凹凸棒物理特性表征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全文总结第71页
 研究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附录第80-87页
 附录1 PAC 产品质量分析第80-83页
   ·Fe_2O_3 含量的测定第80-81页
   ·Al_2O_3 含量的测定第81-82页
   ·盐基度的标定第82-83页
 附录2. 铝标准曲线的绘制第83-84页
   ·所用试剂第83-84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步骤第84页
   ·水样的测定第84页
 附录3. 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铝含量第84-87页
   ·所用试剂第84-85页
   ·实验步骤第85-86页
   ·计算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发表论文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级氧化预处理及生物法联合降解PVA的研究
下一篇:半知菌优势种与海洋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