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中古游仙诗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中古游仙诗的研究现状第8-12页
  一、中古游仙诗的整体研究第8-9页
  二、中古游仙诗的作家研究第9-12页
第一章 中古游仙诗的起源第12-29页
 第一节 游仙诗的内涵第12-13页
  一、"游"与"仙"第12页
  二、游仙诗的界定第12-13页
 第二节 游仙诗的源头第13-17页
  一、社会因素第13-16页
  二、文学因素第16-17页
 第三节 中古游仙诗的成熟和发展第17-29页
  一、建安时期的游仙诗第17-21页
  二、正始时期的游仙诗第21-25页
  三、太康时期的游仙诗第25-27页
  四、南北朝时的游仙诗第27-29页
第二章 中古游仙诗的类型及模式第29-36页
 第一节 中古游仙诗的类型第29-31页
 第二节 中古游仙诗的模式第31-36页
  一、游仙的旨趣第31-32页
  二、游仙的方式第32-33页
  三、游仙诗的主干第33-34页
  四、游仙诗的终结第34-36页
第三章 中古游仙诗的艺术特征第36-54页
 第一节 独特的意象第36-49页
  一、神仙意象第36-46页
  二、仙境意象第46-47页
  三、仙物意象第47-49页
 第二节 游仙诗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过程性"第49-51页
 第三节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第51-54页
第四章 中古游仙诗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观第54-63页
 第一节 建安时期自我实现的价值观第54-58页
 第二节 正始时期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观第58-60页
 第三节 郭璞的以即世为出世的人生价值观第60-63页
第五章 中古游仙诗的比较研究第63-81页
 第一节 游仙诗与步虚词第63-67页
  一、步虚词第63-65页
  二、庾信的拟步虚词第65-67页
 第二节 游仙诗与道教徒仙歌第67-70页
  一、仙歌第67-68页
  二、仙歌的创作倾向第68-69页
  三、仙歌与游仙诗第69-70页
 第三节 游仙诗与山水诗第70-81页
  一、游仙诗中的"山水"第70-72页
  二、"山水"引发仙意第72-75页
  三、游仙诗与山水诗第75-81页
六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历第85页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则天传说的民俗文化研究
下一篇:曹操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