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能源受限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效时分机制研究

目录第1-6页
插图目录第6-8页
表格目录第8-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8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第13-1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第16-17页
   ·研究现状第17-19页
   ·研究课题第19-21页
   ·论文结构及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22-28页
第2章 分布式自协商时隙分配机制第28-6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综述第28-34页
     ·无线网络的信道特征第28-30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性能指标第30-32页
     ·能耗分析第32-34页
   ·相关研究介绍第34-42页
     ·基于竞争的随机访问第34-38页
     ·基于预约调度的有序访问第38-42页
   ·分布式自协商时隙分配机制第42-53页
     ·广播调度的问题描述第42-43页
     ·隐蔽终端问题的处理第43-45页
     ·时隙结构第45-46页
     ·发送规则第46页
     ·时隙分配规则第46-49页
     ·候选时隙集合的选择第49-50页
     ·算法描述第50-53页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53-61页
     ·仿真环境第53-55页
     ·仿真结果第55-61页
     ·仿真小结第61页
   ·章末小结第61-62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62-66页
第3章 全网时钟同步协议研究第66-85页
   ·时钟相关概念第66-70页
     ·时钟的定义第66-67页
     ·时钟频率相关特性第67-68页
     ·各参数的数学表示第68页
     ·时钟同步第68-70页
   ·同步方式及其算法第70-78页
     ·传输延时分析第70-72页
     ·基于消息包的同步方法第72-77页
     ·参数估计方法第77-78页
   ·时钟同步协议分类第78-80页
   ·全网时钟同步协议第80-82页
   ·章末小结第82-8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4章 时分洪泛全网时钟同步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第85-115页
   ·同步报文数据流的主要特点第85-86页
   ·时分洪泛全网时钟同步协议第86-93页
     ·基本思想第86页
     ·TDFS的整体框架第86-88页
     ·同步报文发送机制第88-89页
     ·节点状态及行为描述第89-92页
     ·根节点选择第92-93页
   ·全局时钟模型第93-101页
     ·功能模块及接口第93-94页
     ·内部数据结构第94-96页
     ·时钟校准第96-97页
     ·频偏补偿第97-100页
     ·虚拟全局时钟定时器第100-101页
   ·硬件系统实现第101-103页
     ·硬件平台第101页
     ·测试环境第101-102页
     ·协议实现第102-103页
   ·协议性能分析第103-113页
     ·传输延时统计特性第103-104页
     ·硬件系统测试第104-106页
     ·软件仿真结果第106-113页
   ·章末小结第11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第5章 基于多个父节点的卡尔曼滤波算法第115-131页
   ·同步父节点第115-116页
   ·全局时钟状态及观测模型第116-119页
   ·卡尔曼滤波算法第119-120页
   ·系统实现中的相关问题第120-124页
     ·参数初始化第120-121页
     ·避免矩阵的求逆第121-122页
     ·确定算法运行时刻第122页
     ·应对报文丢失及父节点失效第122页
     ·提高第一层节点的同步精度第122-123页
     ·能耗与同步精度的折衷第123页
     ·算法流程第123-124页
   ·算法性能分析第124-129页
     ·硬件测试结果第124-126页
     ·数值仿真结果第126-129页
   ·章末小结第12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29-131页
第6章 用于周期性数据收集的自协商时分MAC协议第131-150页
   ·周期性数据收集问题描述及数据流特点第132-134页
     ·问题描述第132页
     ·数据流特点第132-134页
   ·相关研究进展第134-136页
   ·自协商时分MAC协议第136-143页
     ·协议的时帧结构第136-137页
     ·与TDFS协议相整合第137-138页
     ·子时隙数目N_d的选择第138-139页
     ·节点层次的构建及路由选取第139页
     ·发送时间段的确定第139-140页
     ·ACK重传机制第140页
     ·目标时隙占有数目第140-141页
     ·帧格式第141-142页
     ·监听时隙集合的确定第142-143页
     ·数据收集周期第143页
   ·协议性能分析第143-147页
     ·有效数据收集率第144-145页
     ·总能耗第145-147页
     ·最大数据延时第147页
   ·章末小结第147-148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48-15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50-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密钥管理和虚假数据过滤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铜互联工艺中的DFM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