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8-17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9-13页
     ·主要约束与交通转型第10-12页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第12-13页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13-15页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主要内容与总体框架第14-15页
   ·主要的观点与创新第15-17页
2 研究基础与理论综述第17-27页
   ·研究基础与团队成果第17-22页
     ·前期研究基础第17-18页
     ·团队相关成果第18-22页
   ·理论综述与前人成果第22-27页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研究第23-24页
     ·关于风险分类与评价的研究第24-25页
     ·关于新产品的产业化研究第25-27页
3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践与经验第27-34页
   ·先行的经验第27-32页
     ·美国第27-30页
     ·日本第30-31页
     ·欧盟第31-32页
   ·中国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进步较快,但核心技术尚少第32-33页
     ·试验示范成效显著,但产业化发展尚需时日第33页
     ·政府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第33-34页
4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风险认知第34-52页
   ·技术风险第34-36页
     ·技术开发风险第34页
     ·技术应用风险第34-35页
     ·技术竞争风险第35-36页
   ·市场风险第36-42页
     ·成本风险第36-38页
     ·需求风险第38-40页
     ·消费者认知风险第40-41页
     ·市场竞争风险第41-42页
   ·资源风险第42-47页
     ·人才可获得性风险第42-43页
     ·资金可获得性风险第43-45页
     ·燃料可获得性风险第45-47页
   ·政策风险第47-50页
     ·政策稳定性风险第47-48页
     ·政策连续性风险第48-49页
     ·政策一致性风险第49-50页
   ·系统风险第50-52页
5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风险评价第52-64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2-53页
   ·综合评价的方法第53-57页
     ·确定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第53页
     ·确定评价的等级第53-54页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第54页
     ·权重确定第54-56页
     ·合成计算第56-57页
   ·问卷设计与数据整理第57-58页
   ·矩阵计算与结果分析第58-64页
     ·矩阵计算第58-62页
     ·结果分析与政策含义第62-64页
6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第64-79页
   ·主流方向与发展重点第64-68页
     ·替代燃料汽车的特性与发展重点第64-67页
     ·混合动力车的特征与发展重点第67页
     ·燃料电池车的特性与发展重点第67-68页
   ·主要结论与战略部署第68-71页
   ·重点领域与优先主题第71-74页
   ·政策建议与解决方案第74-79页
     ·政策建议第74-75页
     ·解决方案第75-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附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研究调查问卷第82-84页
后记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新皮业发展战略
下一篇: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模范工厂研究--以新拉纳克和索尔泰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