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塔东南若羌构造地震采集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7页
   ·引言第9页
   ·选题背景第9-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研究区域的确定第15-16页
   ·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17-21页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第17-18页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第18-19页
   ·地质概况第19-21页
第三章 研究区域地震资料分析与研究第21-35页
   ·以往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和研究第21-32页
     ·以往采集方法分析第21-25页
     ·以往地震资料分析第25-32页
   ·研究区域难点及对策第32-34页
     ·技术难点及对策第32页
     ·施工难点及对策第32-33页
     ·资料处理技术及对策第33-34页
   ·整体研究思路第34-35页
第四章 采集方法设计第35-59页
   ·观测系统设计第35-43页
     ·道距第36-38页
     ·最大炮检距的设计第38-41页
     ·覆盖次数设计第41-43页
     ·基本观测系统第43页
   ·激发参数设计第43-50页
     ·井炮激发参数选取原则第44-47页
     ·可控震源激发参数选取原则第47-49页
     ·最终激发参数的确定第49-50页
   ·组合检波参数设计第50-54页
   ·最终采用的野外采集方法第54-55页
   ·静校正方法设计第55-58页
   ·现场处理要求第58-59页
第五章 针对性的处理技术第59-72页
   ·处理的基本思路第59页
   ·针对性的处理技术第59-72页
     ·配套静校正技术第59-61页
     ·叠前噪音压制技术第61-64页
     ·振幅处理技术第64-65页
     ·串联反褶积技术第65-67页
     ·精细成像技术第67-70页
     ·资料处理流程第70-72页
第六章 试验资料和采集效果分析第72-89页
   ·试验资料分析第72-86页
     ·激发参数对比试验第72-82页
     ·采集参数对比分析第82-86页
   ·采集效果分析第86-89页
     ·新老剖面对比效果分析第86页
     ·地质效果分析第86-89页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和动态资料双重约束的油藏模型交互调整技术研究
下一篇: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有限差分法波场模拟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