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2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6-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群落特征调查 | 第27页 |
·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测定 | 第27页 |
·蒸腾作用的测定 | 第27-28页 |
·群落蒸散量的测定 | 第28页 |
·土壤孔隙度 | 第28-29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9页 |
·气象数据 | 第29页 |
·遥感数据和空间数据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植物个体尺度的蒸腾模型 | 第30-41页 |
1 草本植物 | 第30-37页 |
·瞬时蒸腾模型 | 第30-33页 |
·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精度分析 | 第31-32页 |
·调整因子a、b范围的确定 | 第32-33页 |
·日蒸腾模型 | 第33-37页 |
·模型建立 | 第33-36页 |
·模型验证 | 第36-37页 |
2 灌木植物 | 第37-41页 |
·瞬时蒸腾模型 | 第37-39页 |
·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模型验证 | 第38页 |
·调整因子a、b范围的确定 | 第38-39页 |
·日蒸腾模型 | 第39-41页 |
·模型建立 | 第39页 |
·模型验证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群落尺度的蒸散估算模型 | 第41-52页 |
1 基于个体蒸腾量的蒸散模型 | 第41-43页 |
·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模拟结果 | 第42-43页 |
2 与叶气孔导度相关的群落蒸散模型 | 第43-44页 |
·模型建立 | 第43页 |
·模拟结果 | 第43-44页 |
3 蒸散估算的Penman-Monteith模型 | 第44-50页 |
·模型简介 | 第44-46页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46-48页 |
·净辐射通量 | 第46-47页 |
·空气动力学阻力 | 第47页 |
·冠层气孔阻力 | 第47-48页 |
·土壤蒸发阻力 | 第48页 |
·群落蒸散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蒸散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49-50页 |
4 各群落蒸散模型比较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景观尺度蒸散估算模型 | 第52-89页 |
1 基于群落蒸散模型的景观尺度蒸散量估算方法 | 第52-56页 |
·参量估算 | 第54-55页 |
·太阳辐射 | 第54-55页 |
·植被盖度 | 第55页 |
·流域蒸散量 | 第55页 |
·方法验证 | 第55-56页 |
2 景观尺度蒸散量的遥感估算 | 第56-86页 |
·流域地表特征参数遥感反演 | 第56-59页 |
·地表反射率 | 第56-57页 |
·地表比辐射率 | 第57-58页 |
·地表温度 | 第58-59页 |
·流域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的估算 | 第59-60页 |
·净辐射通量 | 第59页 |
·土壤热通量 | 第59-60页 |
·潜热通量 | 第60页 |
·流域蒸散量的遥感研究 | 第60-63页 |
·瞬时蒸散量 | 第60-61页 |
·日蒸散量 | 第61页 |
·水体日蒸发 | 第61-63页 |
·结果检验 | 第63-65页 |
·地表温度的检验 | 第63页 |
·日蒸散量的检验 | 第63-65页 |
·结果分析 | 第65-86页 |
·地表特征参数 | 第66-75页 |
·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 | 第75-81页 |
·瞬时蒸散量 | 第81-83页 |
·日蒸散量 | 第83-86页 |
3 两种估算景观尺度蒸散量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86-87页 |
4 植被动态变化 | 第87-89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89-97页 |
1 讨论 | 第89-93页 |
2 结论 | 第93-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附: 估算植物蒸腾量、群落蒸散量的软件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