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s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反措施概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反措施之来源与定义 | 第10-13页 |
一、反措施之来源 | 第10-11页 |
二、反措施定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反措施与相近概念的区别 | 第13-16页 |
一、反措施与反报Retortion/Retorsion | 第13-14页 |
二、反措施与报复(Reprisal) | 第14-15页 |
三、反措施与制裁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反措施的重要性、局限性及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一、反措施的重要性 | 第17页 |
二、反措施的局限性 | 第17页 |
三、反措施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国家责任草案》对反措施的规定 | 第18-32页 |
第一节 解除行为不法性的情况之一的反措施 | 第18-20页 |
一、一读草案“国际责任的起源”中的反措施 | 第18-19页 |
二、二读草案“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中的反措施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保障国际义务履行的反措施 | 第20-32页 |
一、一读草案“国家责任的内容、形式与程度”中的反措施 | 第20-25页 |
二、二读草案“一国国际责任的履行”中的反措施 | 第25-32页 |
第三章 反措施相关案例的思考与评析 | 第32-44页 |
第一节 反措施方面的经典案例 | 第32-39页 |
一、《1946 年 3 月 27 日航空服务协定案》(Air Service Agreement of 27 March, 1946, 美国/法国,1978) | 第32-34页 |
二、《加布奇科沃—大毛罗斯工程案》 | 第34-38页 |
三、《西斯尼号案》(Cysne,葡萄牙/德国,1930)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不属于反措施方面但与反措施理论关系紧密的案例 | 第39-44页 |
一、美国诉伊朗美国驻德黑兰的外交和领事人员遭绑架案(国际法院1980 年) | 第39-41页 |
二、科孚海峡案 | 第41-43页 |
三、《诺利拉案》(Naulilaa case, 又称“德国对非洲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造成的损害的责任案”,葡萄牙/德国,1928)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反措施相关争议较大的问题及相关探讨 | 第44-55页 |
第一节 反措施与仲裁的联系 | 第44-47页 |
一、争议问题 | 第44页 |
二、争议内容 | 第44-45页 |
三、笔者浅见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对受害国以外的国家是否可以采取反措施的探讨 | 第47-52页 |
一、争议问题 | 第47页 |
二、对该问题三次规定的分析 | 第47-49页 |
三、国际司法实践中的“集体反措施” | 第49-50页 |
四、对二读草案“不妨碍”条款的进一步思考与评析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关于完善国际责任制度中反措施规则的设想和建议 | 第52-55页 |
一、明确反措施定义 | 第52-53页 |
二、建立反措施与强制仲裁之间附条件的联系 | 第53-54页 |
三、以集体授权机制限定非受害国援引国家责任和采取合法措施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