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死刑案件中的适用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第9-16页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第9-12页
  一、刑事和解的定义第9-10页
  二、相关概念和制度第10-12页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国内外实践第12-16页
  一、刑事和解制度在国外的实践第12-13页
  二、刑事和解制度在国内的实践第13-16页
第二章 死刑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的依据第16-26页
 第一节 与刑法基本理论的冲突和融合第16-21页
  一、从犯罪本质论和刑事法律关系角度第16-17页
  二、从经济效益角度第17-18页
  三、从正义和人道角度第18-20页
  四、从刑罚目的角度第20-21页
 第二节 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冲突和融合第21-23页
  一、刑事和解制度与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相同第21-22页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事和解制度重要理论基础第22页
  三、刑事和解制度并不违反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第22-23页
 第三节 刑事和解死刑适用的价值(功能)第23-26页
  一、体现了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的提高,维护了被害人的权益第23-24页
  二、体现了对被告人生命的尊重,有利于被告人悔过自新,满足被告人亲属的亲情寄托第24页
  三、减少死刑数量,严格控制死刑第24-25页
  四、减少犯罪几率,减少上访、申诉,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第25-26页
第三章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第26-46页
 第一节 刑事和解适用的死刑案件范围第26-32页
  一、绝对禁止适用刑事和解的死刑案件第27-28页
  二、严格限制适用刑事和解的死刑案件第28-32页
 第二节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模式第32-34页
  一、被告人—被害人和解模式第32-33页
  二、法院调解模式第33-34页
 第三节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当事人和参与人第34-37页
  一、刑事和解的当事人第34-35页
  二、刑事和解的参与人第35-37页
 第四节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条件第37-39页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第37-38页
  二、被告人认罪并真诚悔罪第38页
  三、双方必须自愿第38页
  四、刑事和解协议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背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第38-39页
 第五节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适用的程序第39-43页
  一、和解程序的启动第39-40页
  二、刑事和解的协商过程第40-41页
  三、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和确认第41页
  四、刑事和解后的裁判结果第41-43页
 第六节 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效力第43-46页
第四章 死刑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可能出现的问题第46-59页
 第一节 对社会的影响第46-48页
  一、造成“赔钱买刑”的误解第46-47页
  二、可能会有损公共利益第47-48页
 第二节 被害人一方可能出现的问题第48-53页
  一、被害人方承受的各种压力第48-50页
  二、被害人方在签署和解协议后又反悔的第50-51页
  三、被害人方有多人且意见不一致的第51-52页
  四、被害人方坚决要求判处被告人死刑的第52-53页
 第三节 被告人一方可能出现的问题第53-56页
  一、如何准确把握被告人的悔罪态度第53页
  二、被告人家属倾家荡产筹钱赔偿是否正义和人道第53-54页
  三、和解后被告人再犯罪的如何处理第54页
  四、如何避免和解后双方因和解之事再次发生矛盾第54-55页
  五、被告人方反悔的如何处理第55-56页
 第四节 法律上遭遇的困境第56-59页
  一、可能滋生司法腐败第56-57页
  二、改判死缓后实际执行刑期较短的问题第57-58页
  三、适用刑事和解的死刑案件审限问题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监狱布局调整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刑事和解制度的刑法正当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