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导论第12-25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相关概念第13-15页
     ·城市就业与农村就业第13-14页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就业一体化第14-15页
     ·城乡就业一体化评估第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西方经典经济学家的就业与失业理论第16-19页
     ·西方经典经济学家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第19-20页
     ·我国学者对城乡就业一体化理论的阐述第20-21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1-25页
     ·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21页
     ·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第21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4-25页
第2章 理论分析第25-37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基本观点第25-26页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26-29页
     ·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原因及影响第26-28页
     ·两级劳动力市场分割原因及影响第28-29页
   ·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第29-35页
     ·城乡产业布局差异第29-30页
     ·城乡就业差异第30-33页
       ·人力资本投入差异第31-32页
       ·收入差异第32-33页
       ·工作环境及心理差异第33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及影响第33-34页
     ·城市劳动力向农村回流及影响第34页
     ·城市就业与农村就业的相互作用第34-35页
   ·发达国家及地区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基本经验第35-37页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就业一体化第35-36页
     ·我国发达地区的城乡就业一体化第36-37页
第3章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第37-42页
   ·外部动力第37-38页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第37-38页
     ·乡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第38页
   ·内部动力第38-42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第39-40页
     ·农村隐性失业和城市结构性失业第40-42页
第4章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评估第42-61页
   ·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评估方法第42-43页
   ·城乡就业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3-47页
     ·城乡就业一体化系统第43-44页
     ·城乡就业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第44-47页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评估第47-56页
     ·制度子系统评析第47-49页
     ·市场状况评估第49-52页
     ·劳动力待遇评估第52-55页
     ·劳动力发展评估第55-56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第56-61页
     ·城乡就业一体化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第57页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模糊综合评价第57-61页
第5章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对策第61-68页
   ·完善户籍管理,彻底打破城乡就业体制障碍第61页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第61-63页
     ·打破城乡二元市场体制,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第62-63页
     ·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城乡公平就业第63页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就业岗位第63-65页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扩大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量第64页
     ·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就业需求第64-65页
   ·增加职业教育投资,增强就业培训第65-66页
     ·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第65页
     ·分层次、多渠道实施就业培训第65页
     ·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提供条件第65-66页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国民“平等”待遇第66-67页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66页
     ·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专项救助为辅的社会救助体系第66-67页
   ·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第67-68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68-72页
   ·主要结论第68-71页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主要动力第68-69页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现状第69页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综合评估第69-70页
     ·昆明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对策第70-71页
   ·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第71-72页
     ·定量研究方面第71页
     ·系统研究方面第71页
     ·监测与预警方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6-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沙江中上游山区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研究
下一篇:石林县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