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做出新的规定 | 第8-9页 |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完整且适当的家庭保护 | 第9-10页 |
·法律赋予家庭教育新的内涵 | 第10-11页 |
·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这一弱势群体亟待关注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未成年人保护研究 | 第12-15页 |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研究 | 第15-17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设计 | 第18-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未成年人 | 第21页 |
·流动人口 | 第21-22页 |
·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 | 第22页 |
·家庭保护 | 第22-23页 |
·家庭教育 | 第23页 |
第二章 流动人口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现状描述 | 第23-41页 |
·家庭背景 | 第23-28页 |
·户籍地地域分布 | 第23-24页 |
·家庭结构 | 第24-25页 |
·家长文化程度 | 第25页 |
·家长职业类别 | 第25页 |
·家长劳动时间 | 第25-26页 |
·家庭经济状况 | 第26-27页 |
·家庭居住环境 | 第27-28页 |
·家庭保护观念 | 第28-29页 |
·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情况 | 第28页 |
·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认识 | 第28-29页 |
·未成年人权利的家庭保护现状 | 第29-41页 |
·生存权的保护现状 | 第30-33页 |
·发展权的保护现状 | 第33-38页 |
·受保护权的保护现状 | 第38-39页 |
·参与权的保护现状 | 第39-40页 |
·受教育权的保护现状 | 第40-41页 |
·家庭保护指导情况 | 第41页 |
第三章 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家庭保护问题及归因 | 第41-50页 |
·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家庭保护问题 | 第41-43页 |
·家庭保护内容失衡 | 第41页 |
·家庭保护程度不够 | 第41-42页 |
·家庭保护方式欠佳 | 第42-43页 |
·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家庭保护问题归因 | 第43-50页 |
·家庭内部原因 | 第43-48页 |
·社会外部原因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关于改善流动人口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建议 | 第50-56页 |
·对流动人口未成年人家长的建议 | 第50-52页 |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 第50-51页 |
·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保护 | 第51页 |
·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和保护指导 | 第51-52页 |
·培养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第52页 |
·对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 第52-53页 |
·向流动人口家长提供必要、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家庭保护指导 | 第52-53页 |
·加强对流动人口家长的继续教育 | 第53页 |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 第53-56页 |
·加大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工作的宣传、普法力度 | 第53页 |
·整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提高其效能 | 第53-54页 |
·建立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监控机制 | 第54页 |
·推进创建更为公平、均衡的社会制度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一 | 第60-64页 |
附录二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