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世界旅游事业论文

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空间感应测度--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5页
   ·选题背景第12-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研究思路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3 数据来源与调研过程第17-18页
   ·数据来源第17页
   ·调研过程第17-18页
第二章 古典园林旅游和空间感应理论应用研究综述第18-30页
 1 古典园林旅游研究进展第18-23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8-21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21-23页
 2 空间感应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第23-28页
   ·空间感应理论及其方法应用研究进展第24-26页
   ·基于主客体空间感应的旅游领域研究进展第26页
   ·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借鉴第26-28页
 3 研究评述与启示第28-30页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设计第30-45页
 1 基于认知地图调查的旅游者空间感应测度第30-32页
   ·旅游者认知地图的内涵与测度方法第30页
   ·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类型与影响因素第30-32页
 2 基于地方感模型的旅游者空间感应测度第32-36页
   ·地方感的概念第32-33页
   ·地方感测量原理与方法第33-36页
 3 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者地方感结构关系模型第36-44页
   ·地方感前因影响变量第37-40页
   ·地方感后果效应变量第40-41页
   ·模型构建与问卷设计第41-44页
 4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第44-45页
   ·数据采集第44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44-45页
第四章 样本特征和旅游者空间感应特征分析第45-58页
 1 样本特征第45-47页
   ·旅游者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第45-46页
   ·旅游者旅行特征第46-47页
 2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第47-50页
   ·信度分析第47-50页
   ·效度分析第50页
 3 基于认知地图调查的旅游者空间感应特征分析第50-58页
   ·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类型与特征第50-53页
   ·旅游者空间感应的要素及频率分布特征第53-56页
   ·旅游者感应空间结构模式第56-58页
第五章 旅游者地方感结构模型验证及感应特征比较第58-76页
 1 旅游者地方感结构关系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第58-70页
   ·测量模型检验与修正第58-59页
   ·结构模型检验与修正第59-60页
   ·最终模型量表因子分析第60-62页
   ·地方感结构关系模型验证分析第62-70页
 2 不同地方感强度层次的旅游者空间感应特征比较第70-76页
   ·基于地方感强度差异的旅游者类型划分第70-74页
   ·不同地方感强度层次旅游者的认知地图类型特征比较第74-75页
   ·不同地方感强度层次旅游者的感应要素分布特征比较第75-76页
第六章 旅游者空间实践的地方感建构模式及影响机理第76-80页
 1 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者空间实践的地方感建构模式第77-78页
 2 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者地方感影响关系机理第78-80页
   ·前因“导入机制”第78-79页
   ·后果“效应机制”第79-8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5页
 1 主要结论第80-82页
 2 主要不足第82-83页
 3 研究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2页
附录: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者地方感与认知地图调查问卷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芜湖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