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论文

颈椎病常见压痛点的临床观察

目录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综述第10-30页
 1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及其压痛点研究进展第10-19页
   ·颈椎病的概述第10-14页
     ·颈椎病的定义第10页
     ·颈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10-11页
       ·颈椎病的发病率第10页
       ·颈椎病发病率与性别的关系第10-11页
       ·颈椎病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第11页
     ·颈椎病的病因学研究第11-13页
       ·颈椎生物力学致病因素第11-13页
         ·内源性因素第11-12页
         ·外源性因素第12-13页
     ·颈椎病的诊断第13-14页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第13页
       ·颈椎病的检查第13-14页
   ·颈椎病的疼痛机制及相关压痛点理论的研究进展第14-19页
     ·引起颈椎病疼痛的解剖基础第14页
       ·骨性结构第14页
       ·椎间盘结构第14页
     ·颈椎病的疼痛机制第14-17页
       ·椎间盘源性疼痛第14-15页
       ·神经根性疼痛第15页
       ·硬脊膜、韧带和关节囊源性疼痛第15-16页
       ·颈部肌源性疼痛第16-17页
         ·肌源性疼痛机制研究第16-17页
      延迟性肌肉损伤机制第16-17页
      损伤肌肉的寻找及定位第17页
     ·压痛点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压痛点的概念第17页
       ·宣氏压痛点理论第17页
       ·压痛点与生物力学第17-18页
       ·压痛点的病理研究第18页
       ·压痛点的临床意义第18-19页
         ·压痛点的诊断意义第18页
         ·压痛点的治疗意义第18-19页
      压痛点封闭治疗第18页
      压痛点注射配合电脑牵引第18-19页
      压痛点注射配合中医治疗第19页
      压痛点手法治疗第19页
 2 祖国医学对颈椎病及其压痛点的研究概况第19-30页
   ·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概述第19-23页
     ·古代文献对颈椎病病名的记载第19-20页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第20-22页
       ·外邪第20-21页
       ·体虚第21页
       ·劳损第21页
       ·外伤第21-22页
       ·瘀血第22页
     ·颈椎病与脏腑的关系第22-23页
     ·颈椎病的中医分型第23页
   ·经筋理论对颈椎病的指导第23-25页
     ·十二经筋的特点第23-24页
       ·循行特点第23页
       ·交合结聚特点第23-24页
       ·病候特点第24页
     ·颈椎病与经筋的关系第24-25页
       ·经筋对颈椎的稳定性作用第24-25页
       ·经筋的损伤与颈椎病的发病第25页
   ·祖国医学对压痛点的阐释第25-30页
     ·压痛点与阿是穴第25-26页
     ·经筋病与"以痛为腧"第26-27页
     ·颈椎病中常见的经筋损伤和压痛点第27-30页
前言第30-32页
临床研究第32-36页
 1 一般临床资料第32-33页
   ·病例来源第32页
   ·病例的选择第32-33页
     ·诊断标准第32页
     ·纳入标准第32页
     ·排除标准第32-33页
     ·脱落标准第33页
     ·剔除标准第33页
 2 研究方法第33-34页
   ·疼痛判定标准第33页
   ·检查方法第33页
   ·检查步骤第33-34页
 3 结果处理第34-36页
结果第36-46页
 1一般资料第36-37页
   ·性别第36页
   ·年龄第36-37页
 2 压痛点数量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第37-38页
   ·压痛点数量与性别的关系第37页
   ·压痛点数量与年龄的关系第37-38页
 3 颈椎病患者压痛点的一般分布第38-40页
 4 压痛点的VAS评分第40页
 5 压痛点的分布规律第40-46页
   ·压痛点与经穴的关系第40-42页
   ·压痛点分布与经脉的关系第42-43页
   ·压痛点分布与手三阳经筋的关系第43-44页
     ·压痛点与手太阳经筋第43页
     ·压痛点与手少阳经筋第43页
     ·压痛点与手阳明经筋第43-44页
   ·压痛点与足三阳经筋的关系第44页
     ·压痛点与足阳明经筋第44页
     ·压痛点与足少阳经筋第44页
     ·压痛点与足太阳经筋第44页
   ·压痛点与骨骼、肌肉的关系第44-46页
     ·压痛点与骨骼的关系第44页
     ·压痛点与肌肉的关系第44-46页
讨论第46-52页
 1 选题目的第46页
 2 压痛点分析第46-52页
   ·压痛点总体分布情况第46-47页
   ·痛点的分布规律第47-48页
     ·大体分布规律第47页
     ·压痛点分布与手足三阳经脉第47-48页
     ·痛点分布与手足三阳经筋第48页
     ·压痛点分布与经筋关系小议第48页
   ·具体痛点简要分析第48-52页
     ·颈_5棘突下及棘突旁第48-49页
     ·颈_(2-6)横突第49-50页
     ·胸锁乳突肌周边压痛点第50页
     ·肩胛骨冈下窝(天宗穴)第50-51页
     ·肩胛骨外侧缘第51-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2页
个人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肝恶抑郁”的本义探讨和临床意义研究
下一篇:乳康胶囊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