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扩张及其法律调整
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身份的历史流变 | 第11-21页 |
一、身份概念的梳理 | 第11-15页 |
(一) 不同语境内身份概念的考察 | 第11-13页 |
(二) 身份与相似概念的区分 | 第13-15页 |
二、身份的历史演变 | 第15-21页 |
(一) 不同历史时期的身份 | 第16-18页 |
(二) “从身份到契约”运动 | 第18-19页 |
(三) 身份功能的演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身份扩张的本源性探究 | 第21-34页 |
一、身份扩张的背景 | 第21-24页 |
(一) 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和社群主义的兴起 | 第21-22页 |
(二) 公民社会权的诞生 | 第22-23页 |
(三) 契约自由的失衡 | 第23页 |
(四) 身份扩张的中国背景 | 第23-24页 |
二、“身份扩张”的内涵 | 第24-25页 |
三、身份扩张的表现和成因 | 第25-28页 |
(一) 身份扩张的表现 | 第25-26页 |
(二) 身份扩张的原因 | 第26-28页 |
四、身份扩张的类型及其法律分析 | 第28-34页 |
(一) 身份扩张的类型 | 第28-29页 |
(二) 身份扩张类型的法律分析 | 第29-34页 |
第三章 身份扩张法律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34-40页 |
一、身份扩张法律调整的必要性 | 第34-37页 |
(一) 一种漏洞的弥补 | 第34-35页 |
(二) 一种秩序的区分 | 第35-36页 |
(三) 一种价值的追求 | 第36-37页 |
二、身份扩张法律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40页 |
(一) 理论合理性 | 第37-38页 |
(二) 实践操作性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身份扩张的法律调整 | 第40-49页 |
一、身份扩张法律调整的路径选择 | 第40-43页 |
(一) 民法调整 | 第40-41页 |
(二) 经济法调整 | 第41-42页 |
(三) 社会法调整 | 第42-43页 |
二、身份扩张法律调整的原则 | 第43-44页 |
(一) 契约为主,身份为辅的原则 | 第43页 |
(二) 身份平等原则 | 第43页 |
(三) 身份限制原则 | 第43-44页 |
(四) 倾斜保护原则 | 第44页 |
三、身份扩张法律调整的实现模式 | 第44-47页 |
(一) 实现模式之一——立法调整 | 第44-46页 |
(二) 实现模式之二——司法调整 | 第46-47页 |
四、身份扩张法律调整的意义 | 第47-49页 |
(一) 维护了法律内在的统一 | 第47页 |
(二) 完善了人权保护的内容 | 第47-48页 |
(三) 促进了法律自身的发展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