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改良论文

长期施肥土壤的酸碱缓冲性能及红壤石灰改良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0-21页
   ·选题的依据第10-14页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第10页
     ·长期施肥土壤肥力的下降第10-13页
     ·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改良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9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6-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1-24页
   ·土壤概况第21-22页
     ·土壤基本情况第21-22页
     ·采样方法第22页
     ·试验设计第22页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2-23页
   ·缓冲曲线的测定方法第23-24页
     ·等pH 值梯度法第23页
     ·等浓度梯度值法第23页
     ·土壤平衡时间的确定方法第23-24页
3 长期施肥土壤的缓冲性能第24-39页
   ·实验方法探索第24-29页
     ·缓冲曲线方法的选择第24-26页
     ·缓冲曲线稳定时间的确定第26-29页
   ·长期施肥土壤的缓冲曲线第29-34页
     ·缓冲曲线土壤的选择第29页
     ·缓冲曲线的绘制第29-34页
   ·不同pH 值下土壤的缓冲容量第34-35页
   ·缓冲性能的影响因素第35-39页
     ·土壤有机质第36页
     ·阳离子交换量第36-37页
     ·粘粒含量第37页
     ·初始pH 值第37-39页
4 红壤石灰改良第39-52页
   ·KCl 溶液浸提的缓冲曲线第40-41页
   ·石灰需要量的确定第41-42页
   ·石灰用量的设置第42-44页
     ·盆栽实验红壤石灰用量的设置第42-43页
     ·改良验证实验石灰用量的设置第43-44页
   ·土壤加石灰后平衡时间的确定第44-45页
   ·红壤石灰改良效果第45-52页
     ·小白菜的生长情况第45-46页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46-48页
     ·理论pH 值与实际pH 值之间的关系第48-50页
     ·理论缓冲容量与实际缓冲容量之间的关系第50-52页
5 小结与讨论第52-55页
   ·主要结论第52页
   ·讨论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蕉枯萎病菌GFP标记和β-葡萄糖甘酶基因克隆
下一篇:红色诺卡氏菌发酵条件优化及N-CWS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