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1-16页 |
| ·害虫抗药性产生机理 | 第11-14页 |
| ·温度对菜田昆虫的影响 | 第1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 ·供试昆虫 | 第16-18页 |
| ·高温处理供试虫源 | 第16页 |
| ·供试药剂 | 第16-1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 ·高温对菜田昆虫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18-20页 |
| ·缓冲液的配置 | 第18页 |
|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 | 第18-19页 |
| ·羧酸酯酶活性的测定 | 第19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 第19页 |
| ·P450 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考马斯亮蓝的制备 | 第20页 |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50页 |
| ·高温处理对蝶蛹金小蜂AChE 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 第21-24页 |
| ·33.5℃、36℃高温对蝶蛹金小蜂AChE 活性的影响 | 第21页 |
| ·33.5℃、36℃高温对蝶蛹金小蜂CarE 活性的影响 | 第21页 |
| ·33.5℃、36℃高温对蝶蛹金小蜂GSTs 活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 ·33.5℃、36℃高温对蝶蛹金小蜂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22-24页 |
| ·高温处理不同时间段对黄曲条跳甲AChE 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 第24-27页 |
| ·33.5℃、36℃高温对黄曲条跳甲AChE 活性的影响 | 第24页 |
| ·33.5℃、36℃高温处理对黄曲条跳甲CarE 活性的影响 | 第24页 |
| ·33.5℃、36℃高温对黄曲条跳甲GSTs 活性的影响 | 第24页 |
| ·33.5℃、36℃高温对黄曲条跳甲P450 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24-27页 |
| ·33.5℃、36℃处理不同时间段对烟粉虱AChE 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 ·33.5℃、36℃高温对烟粉虱AChE 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 ·33.5℃、36℃高温处理对烟粉虱CarE 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 ·33.5℃、36℃高温对烟粉虱GSTs 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 ·33.5℃、36℃高温对烟粉虱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27-30页 |
| ·33.5℃、36℃处理不同时间段对抗性小菜蛾AChE 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 ·33.5℃、36℃高温对抗性小菜蛾AChE 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 ·33.5℃、36℃高温处理对抗性小菜蛾CarE 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 ·33.5℃、36℃高温对抗性小菜蛾GSTs 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 ·33.5℃、36℃对抗性小菜蛾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0-33页 |
| ·33.5℃、36℃处理不同时间段对龟纹瓢虫AChE 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6页 |
| ·33.5℃、36℃高温对龟纹瓢虫AChE 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 ·33.5℃、36℃高温处理对龟纹瓢虫CarE 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 ·33.5℃、36℃高温对龟纹瓢虫GSTs 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 ·33.5℃、36℃对龟纹瓢虫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3-36页 |
| ·33.5℃、36℃处理不同时间段对敏感蚜虫AChE 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39页 |
| ·33.5℃、36℃高温对敏感蚜虫AChE 活性的影响 | 第36页 |
| ·33.5℃、36℃高温处理对敏感蚜虫CarE 活性的影响 | 第36页 |
| ·33.5℃、36℃高温对敏感蚜虫GSTs 活性的影响 | 第36页 |
| ·33.5℃、36℃对敏感蚜虫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6-39页 |
| ·33.5℃、36℃处理不同时间段对抗性蚜虫AChE 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 ·33.5℃、36℃对抗性蚜虫AChE 活性的影响 | 第39页 |
| ·33.5℃、36℃对抗性蚜虫CarE 活性的影响 | 第39页 |
| ·33.5℃、36℃对抗性蚜虫GSTs 活性的影响 | 第39页 |
| ·33.5℃、36℃对抗性蚜虫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9-42页 |
| ·33.5℃对抗性与敏感蚜虫各种酶的活性以及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42-44页 |
| ·33.5℃处理不同时间对敏感与抗性蚜虫的AChE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2页 |
| ·33.5℃处理不同时间对敏感与抗性蚜虫的CarE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2页 |
| ·33.5℃处理不同时间对敏感与抗性蚜虫的GSTs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2-43页 |
| ·33.5℃对敏感蚜虫与抗性蚜虫的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43-44页 |
| ·36℃对抗性与敏感蚜虫各种酶的活性以及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44-46页 |
| ·36℃对敏感蚜虫与抗性蚜虫的AChE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4页 |
| ·36℃对敏感蚜虫与抗性蚜虫的CarE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4页 |
| ·36℃对敏感蚜虫与抗性蚜虫的GSTs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4页 |
| ·36℃对敏感蚜虫与抗性蚜虫的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44-46页 |
| ·33.5℃对瓢虫与蚜虫各种酶的活性以及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46-48页 |
| ·33.5℃对龟纹瓢虫和抗性蚜虫的AChE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6页 |
| ·33.5℃对龟纹瓢虫和抗性蚜虫的CarE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6页 |
| ·33.5℃对龟纹瓢虫和抗性蚜虫的GSTs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6页 |
| ·33.5℃对龟纹瓢虫和抗性蚜虫的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46-48页 |
| ·36℃对瓢虫与蚜虫各种酶的活性以及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48-50页 |
| ·36℃对龟纹瓢虫和抗性蚜虫的AChE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8页 |
| ·36℃对龟纹瓢虫和抗性蚜虫的CarE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8页 |
| ·36℃对龟纹瓢虫和抗性蚜虫的GSTs 活性变化的比较 | 第48页 |
| ·36℃对龟纹瓢虫和抗性蚜虫的细胞色素P450 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48-50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4页 |
| ·酶活性与抗性机制 | 第51-52页 |
| ·温度对菜田昆虫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