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 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 研究生实践活动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生教学实践研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生科研实践研究 | 第13-14页 |
(四) 研究生社会实践研究 | 第14-15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六) 研究生实践活动作用与意义研究 | 第15-16页 |
三、已有研究不足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研究构想 | 第19-21页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 文献法 | 第20页 |
(三)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三、研究价值与创新 | 第20-21页 |
(一) 理论价值 | 第20页 |
(二) 现实价值 | 第20页 |
(三) 研究创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问卷调查 | 第21-35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21-22页 |
(一) 概念分析 | 第21页 |
(二) 调查问卷编制 | 第21-22页 |
(三) 问卷编制的目的 | 第22页 |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 | 第22-23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22页 |
(二) 样本选择 | 第22-23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一) 研究生参加实践活动积极性分析 | 第23页 |
(二) 研究生实践活动满意度分析 | 第23-24页 |
(三) 研究生实践活动内容分析 | 第24-25页 |
(四) 研究生实践活动组织与考核分析 | 第25页 |
(五) 研究生实践活动表真实性分析 | 第25-26页 |
(六) 研究生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能力相互促进分析 | 第26-27页 |
(七) 教学实践活动分析 | 第27-29页 |
(八) 科研实践活动分析 | 第29-30页 |
(九) 社会实践活动分析 | 第30-32页 |
五、结论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一、研究生自身因素 | 第35-36页 |
(一) 价值观 | 第35页 |
(二) 兴趣 | 第35-36页 |
(三) 自制力 | 第36页 |
二、实践活动内容因素 | 第36页 |
三、实践活动组织与管理因素 | 第36-37页 |
四、实践活动考核 | 第37页 |
五、研究生培养模式因素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对策 | 第39-45页 |
一、提高研究生对实践活动教育功效认知 | 第39页 |
二、研究生实践活动内容进行调整 | 第39-40页 |
(一) 科研实践活动内容调整 | 第39页 |
(二)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调整 | 第39-40页 |
(三)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调整 | 第40页 |
三、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管理体制改革 | 第40-42页 |
(一) 形成多层面研究生实践环节管理机制 | 第40页 |
(二) 建立高级层次人才实践活动评估小组 | 第40-41页 |
(三) 建设与高级层次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活动基地 | 第41-42页 |
四、完善实践活动考核 | 第42页 |
(一) 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 | 第42页 |
(二) 规范统一的学分制 | 第42页 |
五、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 | 第42-45页 |
(一) 培养目标调整 | 第42-43页 |
(二) 调整与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