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综述 | 第13-35页 |
一、中医学对免疫功能的认识 | 第13-16页 |
1中医学对免疫的认识 | 第13-16页 |
2免疫功能异常的中医药治疗 | 第16页 |
二、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16-28页 |
(一) 针灸调节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 免疫抑制模型的选择研究 | 第16-18页 |
2 针灸对免疫抑制的调节 | 第18-20页 |
(二) 针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第20-28页 |
1 针灸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21-25页 |
·针灸对 T 细胞的作用 | 第21-23页 |
·针灸对巨噬细胞、NK 细胞的作用 | 第23-24页 |
·针灸对红细胞免疫的作用 | 第24-25页 |
2 针灸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25-28页 |
·针灸对机体补体、抗体的调节作用 | 第25-27页 |
·针灸对机体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研究进展 | 第28-35页 |
1 神经内分泌网络的生物学基础 | 第28-30页 |
·免疫组织及免疫器官的神经分布 | 第28-30页 |
·免疫细胞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受体 | 第30页 |
2 免疫细胞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受体 | 第30-32页 |
3 针灸对神经内泌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实验研究 | 第35-73页 |
实验一、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外周血 CD4+TC 和CD8+TC 的影响 | 第35-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7页 |
2 统计学处理 | 第37页 |
3 结果 | 第37-38页 |
实验二、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血清 IFN-γ、IL-4 的影响 | 第38-4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2 统计学处理 | 第39页 |
3 结果 | 第39-42页 |
实验三、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下丘脑 SPm RNA 和脑垂体β-EPm RNA 表达的影响 | 第42-5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2-45页 |
2 统计学处理 | 第45-46页 |
3 结果 | 第46-50页 |
实验四、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淋巴细胞表面 SPR 及β-EPR 表达的影响 | 第50-5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0-53页 |
2 结果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73页 |
1 免疫抑制模型的选择及制备 | 第55页 |
2 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选穴依据 | 第55-61页 |
3 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外周血 CD4~+TC 和 CD8~+TC 的影响 | 第61-63页 |
4 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外周血清 IFN-γ和 IL-4 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5 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脑垂体β-EPm RNA 及脾淋巴细胞表面β-EPR 表达的影响 | 第64-68页 |
6 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下丘脑 SPm RNA 及脾淋巴细胞表面 SPR 表达的影响 | 第68-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附录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90页 |
详细摘要: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 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