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芦苇及其根围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响应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5页
   ·石油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第12-13页
   ·石油污染的土壤生态毒性影响第13-16页
     ·石油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第13-14页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4-15页
     ·石油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5-16页
   ·石油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第16-25页
     ·植物修复的定义第16-17页
     ·植物修复的原理第17-21页
     ·植物修复的优势第21-22页
     ·植物修复的案例第22-25页
   ·黄河三角洲的自然条件与石油污染第25-31页
     ·自然条件第25-27页
     ·油田及其污染第27-31页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第31-35页
     ·立项依据第31-32页
     ·研究目标与思路第32-35页
第二章 细菌群落在芦苇根围效应下对石油污染的响应第35-53页
   ·材料与方法第35-41页
     ·研究地点与样品采集第35-37页
     ·土壤环境参数测定第37页
     ·细菌多度第37-38页
     ·细菌多样性第38-40页
     ·数据分析第40-41页
   ·结果第41-50页
     ·土壤环境参数第41-43页
     ·细菌多度第43-46页
     ·细菌多样性第46-50页
   ·讨论第50-53页
第三章 石油污染对芦苇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第53-73页
   ·材料与方法第54-60页
     ·研究材料的采集与处理第54页
     ·实验设计与收获第54页
     ·植物性状第54-56页
     ·土壤营养第56页
     ·微生物的特点第56-60页
     ·数据分析第60页
   ·结果第60-70页
     ·植物性状第60-62页
     ·土壤营养第62-65页
     ·微生物第65-70页
   ·讨论第70-73页
第四章 石油污染下芦苇光合作用产物的分配与周转第73-85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8页
     ·研究材料的采集与处理第74页
     ·植物培养第74-75页
     ·~(13)CO_2的示踪第75-77页
     ·采样与分析第77页
     ·数据分析第77-78页
   ·结果第78-83页
     ·植物生物量与~(13)C的总回收率第78页
     ·植物生物量的分配第78-81页
     ·土壤与土壤呼吸中的分配第81-83页
   ·讨论第83-85页
第五章 石油污染下芦苇对不同形式氮的利用与土壤氮的转化第85-98页
   ·材料与方法第85-88页
     ·研究材料的采集与处理第85-86页
     ·植物培养第86页
     ·土壤呼吸第86页
     ·植物氮的吸收第86-87页
     ·氮的转化第87-88页
     ·数据分析第88页
   ·结果第88-95页
     ·植物生物量第88-89页
     ·植物氮的吸收第89-93页
     ·土壤氮的转化与土壤呼吸第93-95页
   ·讨论第95-98页
第六章 结语第98-101页
   ·主要结论第98-99页
   ·研究展望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拟投稿的论文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湖流域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从改水运动入手的回溯式研究
下一篇:大气细颗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