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6-22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20页 |
1.2.3 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2.4 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2-2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5页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国土“一张图”相关理论及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标准 | 第27-36页 |
2.1 国土“一张图”的理念 | 第27-28页 |
2.2 国土“一张图”主要特征 | 第28-29页 |
2.3 国土“一张图”数据建设内容 | 第29-31页 |
2.4 本研究基础空间数据类型 | 第31-32页 |
2.5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标准参考 | 第32-36页 |
2.5.1 国家标准 | 第32-34页 |
2.5.2 行业标准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及模型分析 | 第36-51页 |
3.1 空间数据 | 第36页 |
3.2 空间数据库概述 | 第36-40页 |
3.2.1 空间数据库的概念 | 第36-37页 |
3.2.2 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 第37-40页 |
3.3 空间数据模型 | 第40-45页 |
3.3.1 空间概念数据模型概述 | 第40-41页 |
3.3.2 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 | 第41-44页 |
3.3.3 传统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局限性 | 第44-45页 |
3.4 本研究采用的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 | 第45-51页 |
3.4.1 面向对象技术 | 第45-47页 |
3.4.2 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 | 第47页 |
3.4.3 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 | 第47-51页 |
第四章 空间数据初始管理方案 | 第51-76页 |
4.1 空间数据初始管理方案概述 | 第51-52页 |
4.2 数据格式与坐标转换方法 | 第52-57页 |
4.3 矢量数据与影像数据入库方案设计 | 第57-62页 |
4.3.1 矢量数据入库方案设计 | 第57-61页 |
4.3.2 影像数据入库方案设计 | 第61-62页 |
4.4 空间索引类数据管理方案 | 第62-65页 |
4.4.1 数据日志管理 | 第62-63页 |
4.4.2 元数据管理 | 第63页 |
4.4.3 目录管理 | 第63-65页 |
4.5 空间数据存储与监理方案 | 第65-68页 |
4.5.1 空间数据存储 | 第65-66页 |
4.5.2 数据监理方案 | 第66-68页 |
4.6 空间数据编辑及数据结构动态配置 | 第68-71页 |
4.6.1 空间数据编辑 | 第68-69页 |
4.6.2 数据结构动态配置 | 第69-71页 |
4.7 图片数据库管理模式设计 | 第71-76页 |
4.7.1 地图缓存切边 | 第71-73页 |
4.7.2 地图配置与切图方法 | 第73-76页 |
第五章 空间数据更新方案 | 第76-97页 |
5.1 多源多维空间数据整合 | 第76-78页 |
5.1.1 多源异构数据整合 | 第76-77页 |
5.1.2 多维数据整合 | 第77-78页 |
5.2 空间数据更新方案 | 第78-90页 |
5.2.1 矢量空间数据更新技术分析 | 第78-79页 |
5.2.2 多源空间数据分层更新方案设计 | 第79-83页 |
5.2.3 数据更新的数据库结构方案 | 第83-86页 |
5.2.4 空间数据分层更新代码设计 | 第86-90页 |
5.3 瓦片数据同步更新方案 | 第90-94页 |
5.4 空间数据更新审核 | 第94-95页 |
5.5 多源空间数据更新意外情况及处理 | 第95-97页 |
5.5.1 非正常结束(坏死)案件 | 第95页 |
5.5.2 历史关系丢失 | 第95-97页 |
第六章 “国土一张图”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97-111页 |
6.1 平台建设总体思路 | 第97页 |
6.2 系统架构 | 第97-100页 |
6.3 总体技术路线 | 第100-101页 |
6.4 关键技术 | 第101-102页 |
6.4.1 宗地编码规范化技术 | 第101页 |
6.4.2 土地利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 第101-102页 |
6.5 应用系统设计 | 第102-104页 |
6.5.1 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系统 | 第103页 |
6.5.2 国有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系统 | 第103页 |
6.5.3 集体土地管理系统 | 第103页 |
6.5.4 临时用地管理系统 | 第103-104页 |
6.5.5 土地评估管理系统 | 第104页 |
6.5.6 矿政管理系统 | 第104页 |
6.6 功能设计 | 第104-109页 |
6.6.1 报表定制、分析、计算功能 | 第104-105页 |
6.6.2 流程定制功能 | 第105-106页 |
6.6.3 业务审批办公平台 | 第106-107页 |
6.6.4 图形管理 | 第107-108页 |
6.6.5 档案管理 | 第108-109页 |
6.6.6 地图发布共享服务 | 第109页 |
6.7 应用前景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成果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7.2 技术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