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利科的解释学主体理论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2-23页 |
一、研究源起 | 第12-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 第18-23页 |
第一章 反思解释学 | 第23-33页 |
第一节 保罗·利科的生平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保罗·利科的解释学思想发展历程 | 第24-29页 |
第三节 保罗·利科的反思解释学 | 第29-33页 |
第二章 保罗·利科的解释学的主体理论 | 第33-55页 |
第一节 主体理论的思想探源 | 第33-37页 |
第二节 主体范式的多元阐释 | 第37-48页 |
一、马克思:主体的实践性 | 第37-40页 |
二、福柯:主体之死 | 第40-42页 |
三、现代解释学中的主体性 | 第42-48页 |
第三节 保罗·利科:主体是作为他者的自身 | 第48-55页 |
第三章 文本阅读实践与主体建构 | 第55-100页 |
第一节 文本的概念内涵 | 第55-59页 |
第二节 保罗·利科的文本理论 | 第59-63页 |
第三节 主体建构于文本阅读的实践中 | 第63-100页 |
一、间隔·批判·归属 | 第64-82页 |
二、结构·说明·理解 | 第82-92页 |
三、象征·想象·建构 | 第92-100页 |
第四章 历史、行动实践与主体建构 | 第100-113页 |
第一节 历史的文本性 | 第100-102页 |
第二节 行动的文本性 | 第102-106页 |
第三节 事件与行动 | 第106-107页 |
第四节 主体建构于历史与行动实践中 | 第107-113页 |
结论 | 第113-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