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高灵敏金属磨粒感应式探测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在线油液磨粒监测传感器发展现状第15-24页
        1.2.1 基于光传输/成像原理传感器第15-17页
        1.2.2 基于X射线光谱原理传感器第17-18页
        1.2.3 基于超声检测原理传感器第18页
        1.2.4 基于电阻抗式原理传感器第18-22页
        1.2.5 其他原理的传感器第22-24页
    1.3 国内外感应式油液磨粒传感器研究情况第24-28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创新性第28页
    1.5 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8-31页
第2章 三线圈感应式磨粒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31-53页
    2.1 三线圈感应式磨粒传感器的相关理论第31-34页
        2.1.1 磁化效应第31-32页
        2.1.2 涡流效应第32-33页
        2.1.3 三线圈感应式传感器工作原理第33-34页
    2.2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第34-39页
        2.2.1 载流圆线圈的磁场分布第34-36页
        2.2.2 三线圈传感器数学模型分析第36-39页
    2.3 仿真分析第39-50页
        2.3.1 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第39-40页
        2.3.2 建模和仿真方法第40-41页
        2.3.3 工作频率对不同种类的颗粒产生的影响第41-43页
        2.3.4 线圈结构的影响第43-45页
        2.3.5 颗粒属性的影响第45-50页
    2.4 感应式磨粒传感器的颗粒检测灵敏度第50-52页
        2.4.1 颗粒检测极限第50-51页
        2.4.2 管道直径第51页
        2.4.3 灵敏度系数S的定义第51-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新型探头设计第53-67页
    3.1 线圈结构设计类型第53-55页
    3.2 一激多感的新型探头传感器第55-58页
        3.2.1 线圈之间的互感和漏感第55-56页
        3.2.2 新型线圈探头设计第56-57页
        3.2.3 线圈设计原理第57-58页
    3.3 半圆形感应线圈探头的传感器系统第58-66页
        3.3.1 传感器探头结构第58-59页
        3.3.2 径向磁场分布对灵敏度的影响第59-60页
        3.3.3 系统测试平台第60-63页
        3.3.4 铁磁和非铁磁探测灵敏度第63-65页
        3.3.5 颗粒流速的影响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基于模拟不平衡补偿的超灵敏感应式磨粒探测第67-93页
    4.1 感应式磨粒传感器常用的信号处理电路种类第67-68页
    4.2 传感器系统探头设计第68-70页
    4.3 三线圈探头磨粒传感器的基本电路模块第70-74页
    4.4 线圈不平衡电压补偿的必要性第74-75页
    4.5 基于手动不平衡补偿电路传感器系统第75-82页
        4.5.1 手动不平衡补偿电路第76-77页
        4.5.2 传感器测试系统设计第77-78页
        4.5.3 手动不平衡补偿电路的有效性第78-79页
        4.5.4 对铁磁和非铁磁颗粒的检测灵敏度第79-82页
    4.6 基于自动不平衡补偿电路第82-91页
        4.6.1 自动不平衡补偿电路第82-86页
        4.6.2 自动不平衡补偿电路的有效性第86-87页
        4.6.3 对铁磁和非铁磁颗粒的检测灵敏度第87-90页
        4.6.4 系统工作带宽第90-91页
        4.6.5 工作性能对比第91页
    4.7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5章 传感器系统的抗干扰分析与措施第93-107页
    5.1 干扰种类第93-94页
    5.2 静电噪声与处理方法第94-102页
        5.2.1 静电噪声的影响第94-95页
        5.2.2 特殊设计的屏蔽层第95页
        5.2.3 传感器测试平台第95-97页
        5.2.4 性能测试第97-102页
    5.3 电磁场干扰第102-105页
    5.4 减少振动干扰措施第105-106页
    5.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7-111页
    6.1 工作总结第107-108页
    6.2 研究展望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CRG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下一篇:熊果酸对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