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理论分析 | 第16-20页 |
2.1 差异化竞争策略理论 | 第16-18页 |
2.1.1 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16-17页 |
2.1.2 品牌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17页 |
2.1.3 服务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17-18页 |
2.2 SWOT分析法 | 第18页 |
2.3 理论应用的契合性分析 | 第18-20页 |
3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 | 第20-33页 |
3.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 | 第20页 |
3.2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简介 | 第20-24页 |
3.3 关于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调查研究 | 第24-33页 |
3.3.1 访谈目的及内容 | 第24-25页 |
3.3.2 访谈分析 | 第25-30页 |
3.3.3 主要结论 | 第30-33页 |
4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SWOT分析 | 第33-41页 |
4.1 优势 | 第33-34页 |
4.1.1 农村资源丰富 | 第33页 |
4.1.2 较高的信誉 | 第33-34页 |
4.1.3 快捷便利的销售渠道和网点 | 第34页 |
4.1.4 优秀人才不断涌入 | 第34页 |
4.2 劣势 | 第34-37页 |
4.2.1 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份额落后 | 第34-35页 |
4.2.2 品牌意识淡薄,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 | 第35页 |
4.2.3 产品创新缓慢 | 第35-36页 |
4.2.4 风险防控体系还有待完善 | 第36页 |
4.2.5 市场竞争能力欠缺 | 第36-37页 |
4.3 机会 | 第37-39页 |
4.3.1 政府对三农的大力支持 | 第37页 |
4.3.2 客户对投资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 第37-38页 |
4.3.3 互联网技术的崛起 | 第38页 |
4.3.4 金融市场的逐步规范 | 第38-39页 |
4.4 威胁 | 第39页 |
4.4.1 银行利润空间被压缩 | 第39页 |
4.4.2 与其他银行、机构竞争加剧 | 第39页 |
4.5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SWOT矩阵分析 | 第39-41页 |
5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制定 | 第41-52页 |
5.1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化竞争策略导向 | 第41-42页 |
5.1.1 产品差异化 | 第41页 |
5.1.2 品牌差异化 | 第41-42页 |
5.1.3 服务差异化 | 第42页 |
5.2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42-52页 |
5.2.1 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42-45页 |
5.2.2 品牌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45-49页 |
5.2.3 服务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49-50页 |
5.2.4 差异化竞争策略总结 | 第50-52页 |
6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化竞争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2-56页 |
6.1 完善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体系 | 第52-53页 |
6.1.1 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模式 | 第52页 |
6.1.2 完善网络化管理模式 | 第52-53页 |
6.2 完善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体系 | 第53-54页 |
6.2.1 打造一体化营销服务 | 第53页 |
6.2.2 加强个人理财业务观念宣导 | 第53-54页 |
6.3 完善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人力资源配置体系 | 第54页 |
6.3.1 加快调整人力资源配置 | 第54页 |
6.3.2 改进理财经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 第54页 |
6.4 完善中国农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服务配置体系 | 第54-56页 |
7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件1 | 第61-62页 |
附件2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