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不同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 第13-17页 |
1.1 食物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15页 |
1.2 昆虫对不同食物的生理生化响应 | 第15-16页 |
1.3 昆虫对食物的行为响应 | 第16-17页 |
2 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简介 | 第17-20页 |
2.1 基于转录组技术研究昆虫取食后植物的防御反应 | 第18页 |
2.2 基于转录组研究昆虫对不同食物的适应机制 | 第18-20页 |
2.3 西花蓟马转录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3 展望 | 第20-22页 |
4 立题依据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取食诱导菜豆防御反应 | 第25-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1.4 酶活性测定 | 第26页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2.1 不同处理对菜豆不同部位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2.2 不同处理对不同部位菜豆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 不同处理对不同部位菜豆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 不同处理对不同部位菜豆叶片PPO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 不同处理对不同部位菜豆叶片PAL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3 讨论 | 第34-40页 |
第三章 不同品系西花蓟马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1-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2.1 数据量统计 | 第45-46页 |
2.2 转录本拼接 | 第46-49页 |
2.3 基因功能注释 | 第49-55页 |
3 讨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取食适应不同处理菜豆后西花蓟马差异基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 第57-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0页 |
1.1 材料 | 第57-58页 |
1.2 方法 | 第58-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75页 |
2.1 同一世代不同处理菜豆间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 第60-67页 |
2.2 同一处理不同世代间差异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67-73页 |
2.3 取食二斑叶螨为害的菜豆后西花蓟马不同世代相关基因的筛选 | 第73-74页 |
2.4 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PCR)对差异基因验证 | 第74-75页 |
3 讨论 | 第75-7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8-80页 |
1 结论 | 第78-79页 |
1.1 不同处理诱导的菜豆防御酶活性 | 第78页 |
1.2 不同品系西花蓟马转录组分析 | 第78页 |
1.3 西花蓟马适应取食不同处理菜豆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78页 |
1.4 西花蓟马相关基因的筛选 | 第78-79页 |
2 论文创新点 | 第79页 |
3 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第80-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附录1 | 第91-92页 |
附录2 | 第9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