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9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主要思路 | 第20-21页 |
2 游走法律边缘:基督教家庭教会的本质与合法性探究 | 第21-29页 |
2.1 家庭教会:秘密组织抑或宗教团体 | 第21-24页 |
2.1.1 家庭教会秘密组织属性分析 | 第21-22页 |
2.1.2 家庭教会宗教团体属性分析 | 第22-24页 |
2.1.3 家庭教会本质:一种秘密的宗教活动团体 | 第24页 |
2.2 家庭教会合法性探究 | 第24-29页 |
2.2.1 家庭教会在国家制定法中的非法性 | 第25-26页 |
2.2.2 家庭教会羸弱的道德合理性 | 第26-27页 |
2.2.3 家庭教会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 第27-29页 |
3 现实关照:L县基督教家庭教会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 第29-38页 |
3.1 L县基本概况及基督教的发展 | 第29-30页 |
3.2 L县家庭教会发展概况 | 第30-35页 |
3.2.1 L县家庭教会的产生背景 | 第30-31页 |
3.2.2 L县家庭教会的概况及特征 | 第31-35页 |
3.3 家庭教会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3.3.1 家庭教会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3.2 政府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 第36-38页 |
4 合法性再思考:基督教家庭教会对社会稳定影响分析 | 第38-44页 |
4.1 家庭教会对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 | 第38-39页 |
4.1.1 心理调适功能 | 第38-39页 |
4.1.2 行为规范功能 | 第39页 |
4.1.3 社会交往功能 | 第39页 |
4.2 家庭教会对社会稳定的现实隐忧 | 第39-44页 |
4.2.1 基于政治视角分析 | 第39-41页 |
4.2.2 基于经济视角分析 | 第41页 |
4.2.3 基于文化视角分析 | 第41-43页 |
4.2.4 基于社会视角分析 | 第43-44页 |
5 基层治理挑战:治理家庭教会问题的基本路径 | 第44-51页 |
5.1 意识层面:增强抵御渗透的能力 | 第44-46页 |
5.1.1 意识形态阵地控制需要方法论和本土性 | 第44-45页 |
5.1.2 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是家庭教会治理的核心 | 第45页 |
5.1.3 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家庭教会治理的重心 | 第45-46页 |
5.2 制度层面:提高依法管理能力 | 第46-48页 |
5.2.1 营造良好法律环境 | 第46页 |
5.2.2 保障合法,打击非法 | 第46-48页 |
5.3 机制层面:构建完善宗教工作机制 | 第48-49页 |
5.4 方法层面:增强防范控制能力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