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利益安全的私营安保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2 中国海外利益安全的私营安保概述 | 第16-21页 |
2.1 概念辨析 | 第16-18页 |
2.1.1 安全 | 第16-17页 |
2.1.2 中国海外利益 | 第17-18页 |
2.1.3 私营安保 | 第18页 |
2.2 相关理论支撑 | 第18-20页 |
2.2.1 安全真空理论 | 第19页 |
2.2.2 风险社会理论 | 第19页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3 中国海外利益延伸现状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海外私营安保的现实必要性 | 第21-32页 |
3.1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多元的安全风险 | 第21-25页 |
3.1.1 政治动荡与武装冲突 | 第21页 |
3.1.2 恐怖主义袭击 | 第21-24页 |
3.1.3 种族与宗教冲突 | 第24页 |
3.1.4 治安刑事犯罪 | 第24-25页 |
3.1.5 海盗活动猖獗 | 第25页 |
3.2 现有政府安保资源难以满足需要 | 第25-29页 |
3.2.1 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供不应求 | 第25-27页 |
3.2.2 军事力量保护面临阻碍 | 第27-28页 |
3.2.3 东道国保护实力和意愿参差不齐 | 第28-29页 |
3.3 私营安保自身的优势 | 第29-30页 |
3.3.1 经营方式灵活,政治影响小 | 第29-30页 |
3.3.2 安全供给能力强,安保专业性高 | 第30页 |
3.3.3 经济成本相对低,可节省政府安保开支 | 第30页 |
3.3.4 安保自主性强,能增加被保护者的安全感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海外私营安保的历史进程、方法与路径 | 第32-43页 |
4.1 私营安保的历史进程 | 第32-36页 |
4.1.1 国外私营安保的历史进程 | 第32-35页 |
4.1.2 中国私营安保的历史进程 | 第35-36页 |
4.2 主要安保方法 | 第36-39页 |
4.2.1 安全风险评估 | 第36-37页 |
4.2.2 安全咨询与培训 | 第37页 |
4.2.3 现场作业保护与应急管理 | 第37-38页 |
4.2.4 海上护航与驻地安防 | 第38-39页 |
4.3 海外私营安保的路径及价值评析 | 第39-42页 |
4.3.1 国际私营安保的价值评析 | 第39-40页 |
4.3.2 东道国私营安保的价值评析 | 第40页 |
4.3.3 中国私营安保的价值评析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中国私营安保“走出去”的障碍与问题 | 第43-49页 |
5.1 法律规范与市场准入限制 | 第43-44页 |
5.2 武器持有和使用困境 | 第44-47页 |
5.3 政策支持不足 | 第47页 |
5.4 安保业务水平不高 | 第47页 |
5.5 行业监管缺失 | 第47-4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关于推动中国私营安保“走出去”的建议 | 第49-55页 |
6.1 政府角度 | 第49-51页 |
6.1.1 健全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6.1.2 加大政策扶持 | 第50页 |
6.1.3 制定行业规范 | 第50-51页 |
6.1.4 加强监督管理 | 第51页 |
6.2 私营安保公司角度 | 第51-55页 |
6.2.1 积极了解业务所在国的法律与政策 | 第51-52页 |
6.2.2 开展安保专业化建设 | 第52-53页 |
6.2.3 加强内部管理 | 第53页 |
6.2.4 实行本土化经营模式 | 第53-54页 |
6.2.5 加大安保行业间的合作力度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