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我国湿地概述 | 第14-19页 |
2.1 湿地概述 | 第14-16页 |
2.1.1 湿地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湿地的类型 | 第14-15页 |
2.1.3 湿地的功能 | 第15-16页 |
2.2 我国湿地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第16-18页 |
2.2.1 我国湿地的现状 | 第16-17页 |
2.2.2 我国湿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我国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 | 第19-29页 |
3.1 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第19-21页 |
3.1.1 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9-20页 |
3.1.2 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特征 | 第20-21页 |
3.2 我国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法律渊源 | 第21-23页 |
3.2.1 宪法有关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渊源 | 第21页 |
3.2.2 法律有关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渊源 | 第21-22页 |
3.2.3 行政法规有关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渊源 | 第22页 |
3.2.4 地方法规有关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渊源 | 第22-23页 |
3.2.5 部委规章有关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渊源 | 第23页 |
3.3 我国湿地占补平衡之相关法律制度 | 第23-27页 |
3.3.1 湿地规划制度 | 第23-24页 |
3.3.2 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度 | 第24页 |
3.3.3 湿地调查制度 | 第24-25页 |
3.3.4 湿地红线制度 | 第25-26页 |
3.3.5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26页 |
3.3.6 退耕还湿制度 | 第26-27页 |
3.4 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4.1 只解决了湿地占用的问题,没有解决湿地补偿问题 | 第27页 |
3.4.2 缺乏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定位 | 第27-28页 |
3.4.3 湿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 | 第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美国明尼苏达州湿地保护法律制度 | 第29-37页 |
4.1 美国湿地保护的历史发展 | 第29-31页 |
4.1.1 全民开垦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 第29页 |
4.1.2 政策转型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 | 第29-30页 |
4.1.3 “零净损失”时期:20世纪末至今 | 第30-31页 |
4.2 明尼苏达州湿地保护法律制度 | 第31-36页 |
4.2.1 零净损失制度 | 第31-32页 |
4.2.2 湿地替代制度 | 第32-35页 |
4.2.3 湿地银行制度 | 第35-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7-43页 |
5.1 立法应明确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定位 | 第37-38页 |
5.2 建构国家湿地替代及湿地银行法律制度 | 第38-39页 |
5.3 补充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的程序性规定 | 第39-42页 |
5.3.1 严格限制可能导致湿地破坏的生产建设活动,并对湿地进行保护与恢复 | 第39页 |
5.3.2 通过湿地调查制度进行湿地产权登记 | 第39-40页 |
5.3.3 完善湿地红线制度 | 第40页 |
5.3.4 完善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40-41页 |
5.3.5 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责任制度 | 第41-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