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1.2 本课题目前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教育大数据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教育大数据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智慧班牌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2.4 本课题发展方向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其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技术介绍 | 第18-30页 |
2.1 智慧班牌的概念 | 第18-20页 |
2.1.1 智慧班牌产品简介 | 第18页 |
2.1.2 混合云环境下智慧班牌系统生态圈规划 | 第18-20页 |
2.2 混合云的概念 | 第20页 |
2.3 镇江市教育云平台 | 第20-27页 |
2.3.1 镇江市教育云平台的系统架构 | 第20-21页 |
2.3.2 镇江市教育云平台服务使用标准 | 第21-23页 |
2.3.3 统一访问控制、用户管理和认证 | 第23-24页 |
2.3.4 统一数据交换 | 第24-27页 |
2.4 流行技术——HADOOP | 第27-30页 |
2.4.1 Hadoop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2.4.2 Hadoop数据管理 | 第28-29页 |
2.4.3 Hadoop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智慧班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第30-39页 |
3.1 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3.2 系统总体要求 | 第31页 |
3.3 系统关键需求 | 第31-35页 |
3.4 对接镇江市教育云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第35-37页 |
3.4.1 单点登录功能SSO(SINGLESIGNON) | 第35-36页 |
3.4.2 教育云平台数据交换功能 | 第36-37页 |
3.5 混合云环境下大数据采集功能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智慧班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第39-50页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9-43页 |
4.1.1 物理结构 | 第39-40页 |
4.1.2 逻辑结构 | 第40-43页 |
4.2 主要模块设计 | 第43-49页 |
4.2.1 班牌管理模块 | 第43-44页 |
4.2.2 混合云环境下第三方应用接入模块 | 第44-45页 |
4.2.3 信息发布模块 | 第45-46页 |
4.2.4 支持走班制的课程管理管理模块 | 第46页 |
4.2.5 学生请假模块 | 第46-47页 |
4.2.6 班级报修模块 | 第47-48页 |
4.2.7 微家校模块 | 第48页 |
4.2.8 学生成长树模块 | 第48-49页 |
4.3 班牌客户端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智慧班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第50-68页 |
5.1 平台工具 | 第50-51页 |
5.2 服务器端主要功能实现 | 第51-55页 |
5.2.1 统一权限管理功能实现 | 第51-54页 |
5.2.2 服务交互模式数据交换功能实现 | 第54-55页 |
5.3 客户端主要功能实现 | 第55-62页 |
5.3.1 第三方应用接入模块实现 | 第56-58页 |
5.3.2 微家校功能实现 | 第58-59页 |
5.3.3 学生请假功能实现 | 第59-60页 |
5.3.4 班级报修功能实现 | 第60-61页 |
5.3.5 学生成长树功能实现 | 第61-62页 |
5.4 系统测试 | 第62-66页 |
5.4.1 测试方案 | 第62-63页 |
5.4.2 部分测试用例 | 第63-65页 |
5.4.3 测试结果 | 第65-66页 |
5.5 系统试运行情况 | 第66-68页 |
5.5.1 主要使用人员的实现情况 | 第66-67页 |
5.5.2 试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8-70页 |
6.1 论文工作小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