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藏有效开发方式可行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1.2.1 页岩油藏定义和基本特征 | 第8-9页 |
1.2.2 页岩油藏赋存方式和产出机理 | 第9页 |
1.2.3 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异同 | 第9-13页 |
1.2.4 国内外页岩油藏开发技术对策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页岩油藏衰竭开发方式研究 | 第17-41页 |
2.1 页岩油藏开发技术 | 第17-18页 |
2.2 数值模型的建立和历史拟合 | 第18-23页 |
2.2.1 数值方法概述 | 第18-20页 |
2.2.2 油藏基本特征参数 | 第20-23页 |
2.3 页岩油藏衰竭开发效果评价 | 第23-25页 |
2.4 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25-38页 |
2.4.1 裂缝半长 | 第25-28页 |
2.4.2 裂缝间距 | 第28-30页 |
2.4.3 基质渗透率 | 第30-32页 |
2.4.4 基质孔隙度 | 第32-34页 |
2.4.5 岩石压缩系数 | 第34-36页 |
2.4.6 井底流压 | 第36-38页 |
2.5 页岩油藏敏感性影响因子大小确定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页岩油藏注气开发可行性研究 | 第41-52页 |
3.1 注气开发模拟方法 | 第41-42页 |
3.2 连续注气开发可行性研究 | 第42-45页 |
3.3 循环注气开发可行性研究 | 第45-50页 |
3.3.1 循环注气开发方式简介 | 第45-46页 |
3.3.2 循环注气开发效果评价 | 第46-49页 |
3.3.3 循环注气生产参数研究 | 第49-50页 |
3.4 不同渗透率下循环注气开发效果分析 | 第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页岩油藏CO_2吞吐开发可行性研究 | 第52-60页 |
4.1 CO_2吞吐开发效果评价 | 第52-55页 |
4.2 CO_2吞吐参数优化研究 | 第55-57页 |
4.2.1 注入时间 | 第55-56页 |
4.2.2 焖井时间 | 第56页 |
4.2.3 生产时间 | 第56-57页 |
4.3 不同渗透率下CO_2吞吐开发效果 | 第57-58页 |
4.4 不同开发方式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