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23页 |
第一节 猴头菌的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真菌免疫调节蛋白 | 第13-17页 |
1. 猴头菌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 | 第13-15页 |
2. 真菌免疫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肠道菌群及肠道益生菌的功能 | 第17-22页 |
1. 肠道菌群概况 | 第17-18页 |
2. 肠道益生菌及其制品功能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第三节 立题依据及技术路线图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3-70页 |
第一节 猴头菌水溶性总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 第23-3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3-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2.1 猴头菌蛋白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2 猴头菌蛋白提取单因素试验 | 第24-25页 |
2.3 响应面法优选猴头菌蛋白最佳提取工艺 | 第25-26页 |
2.4 碱溶酸沉法提取猴头菌中总蛋白 | 第26-2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9-36页 |
3.1 猴头菌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 第29页 |
3.2 猴头菌蛋白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3.3 响应面法优选猴头菌蛋白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 第30-35页 |
3.5 猴头菌蛋白电泳结果 | 第35-3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HE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作用 | 第37-43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2.1 HEP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 第37-38页 |
2.2 HEP对LPS所致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 | 第38-3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3.1 HEP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 | 第39页 |
3.2 HEP对LPS所致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 | 第39-41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三节 HEP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指标及其肠道菌群的改变 | 第43-59页 |
1. 实验动物、仪器及试剂 | 第43-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57页 |
2.1 分组造模及取材 | 第44页 |
2.2 小鼠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 第44-46页 |
2.3 病理学检测 | 第46-48页 |
2.4 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 | 第48页 |
2.5 数据统计 | 第48-4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3.1 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及血常规结果 | 第49页 |
3.2 小鼠免疫细胞功能测定结果 | 第49-51页 |
3.3 病理学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3.4 肠道微生物菌群分析结果 | 第52-57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7-59页 |
第四节 HEP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调节免疫和炎症 | 第59-70页 |
1. 实验动物及试剂 | 第59-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2.1 分组造模及给药 | 第60页 |
2.2 结肠病理学检测 | 第60-61页 |
2.3 相关免疫和炎症因子的分析 | 第61页 |
2.4 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 第61-6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2-67页 |
3.1 小鼠体重及血清中LPS含量结果 | 第62页 |
3.2 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 | 第62-65页 |
3.3 免疫相关因子测定结果 | 第65页 |
3.4 肠道菌群测序结果 | 第65-67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7-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