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3页 |
1.1 WDR45蛋白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1.1 NBIA疾病的临床报道 | 第10-12页 |
1.1.2 WDR45蛋白功能研究 | 第12-15页 |
1.2 质谱实验方法概述 | 第15-23页 |
1.2.1 DDA(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数据依赖性采集)质谱技术 | 第16-18页 |
1.2.2 DIA(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数据非依赖性采集)质谱技术 | 第18-20页 |
1.2.3 PRM (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平行反应时间监测)的研究概述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32页 |
2.1.1 常用细胞株 | 第23页 |
2.1.2 常用试剂 | 第23-25页 |
2.1.3 常用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1.4 常用耗材 | 第26页 |
2.1.5 基因克隆引物 | 第26-27页 |
2.1.6 QPCR引物 | 第27-28页 |
2.1.7 常用质粒 | 第28页 |
2.1.8 常用抗体 | 第28页 |
2.1.9 试剂配置 | 第28-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47页 |
2.2.1 分子克隆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2.2 细胞水平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2.2.3 动物水平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2.2.4 仪器参数设置 | 第42-44页 |
2.2.5 行为学实验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64页 |
3.1 通过CRISPR-Cas9技术获得WDR45基因敲除型小鼠 | 第47-48页 |
3.2 WDR45可能并不参与神经元细胞的整体自噬 | 第48-49页 |
3.3 行为学实验证明WDR45突变影响小鼠认知能力 | 第49-51页 |
3.4 KO小鼠中脑的黑质(SN)区域神经元受损 | 第51-52页 |
3.5 TMT标记质谱检测KO小鼠前额叶和中脑在蛋白质组方面有差异 | 第52-54页 |
3.6 DIA实验证明WDR45 KO小鼠的CDIPT蛋白在前额叶组织中表达量升高 | 第54-56页 |
3.7 变化蛋白大多参与脂质代谢和ER的合成 | 第56-57页 |
3.8 差异蛋白在转录水平没有变化 | 第57-59页 |
3.9 电镜显示WT小鼠神经突触有更多的突触小泡 | 第59页 |
3.10 在SH-SY5Y稳定筛选细胞系中WDR45与ATG2B有相互作用 | 第59-64页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